1月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圍繞當下廣西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提出針對性支持政策,創新自然資源要素配置,穩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為全區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若干措施》包含加強規劃空間保障、提高資源要素保障能力、鼓勵盤活閒置低效存量土地、提升審批服務效能、完善自然資源資産供應制度、激活自然資源數據要素價值、提升自然資源法治服務水準7個方面,共23項措施。
加大重點産業園區要素保障力度是《若干措施》的重要內容,圖為廣西防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航拍 供圖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
《若干措施》明確,加大對重點産業園區的空間保障力度,合理安排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都市型工業高品質發展空間,引導工業向産業園區集中佈局。以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為重點,立足産業園區重點産業和建設階段,加快編制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支撐園區精細化管控和引導需求。
《若干措施》瞄準為基層減負,提出簡化規劃數據庫更新規則,不再要求單獨選址項目在審批用地前更新規劃數據庫,改為批地後由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統一更新,大幅減輕基層負擔。支持探索詳細規劃調整機制,首次明確按照規劃修改、維護和勘誤情形,差異化調整詳細規劃。
同時,《若干措施》提出開展用地用林並聯審批試點,進一步簡化零星城鎮建設用地報批方式。實行“一張底圖”規範管理、“一次完成”勘測定界、“一個部門”受理申請、“一套材料”共同使用等舉措,推動用地用林審批全流程協同。對少量零星城鎮建設用地佈局在城鎮開發邊界外的,除符合單獨選址報批要求的用地外,其他用地按照城鎮分批次報批。對符合佔用永久基本農田情形的單獨選址項目,按要求做好永久基本農田佔用和補劃,不再編制規劃土地用途調整方案。
為激發土地對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若干措施》鼓勵地方探索差別化的産業用地供給政策,支持探索自然資源資産組合供應促進土地要素向自治區和設區市産業園區總體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産業、新質生産力集聚。在特定國土空間範圍內,同一使用權人需同時使用土地、礦産、森林、草原、濕地、水、海域等多個門類自然資源開發經營的,可實行組合包供應。支持經營主體通過轉讓、租賃等方式聯合其他主體開發利用同一空間不同門類的自然資源資産。
針對社會反映突出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土地供應問題,《若干措施》明確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性用地和非經營性用地差別化供應,高速公路服務區內的加油站、餐廳、超市等經營性用地按招拍挂方式供應,其他非經營性用地按劃撥方式供應。同時,允許使用銀行保函繳納土地出讓競買保證金,減輕企業現金支付壓力。
在激發礦業市場活力方面,《若干措施》鼓勵企業開展礦山深邊部資源潛力評價和礦産勘查,延長礦山服務年限。因地方産業發展需要,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論證,在不影響城鎮建設和安全生産的前提下,可在城鎮開發邊界內設置礦業權。加強礦産資源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合理規劃礦業用地規模和佈局,保障礦業用地需求。
《若干措施》明確,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將創新升級廣西重大項目慧選址查詢系統,加強同生態環境、林業、海洋等多部門多要素數據共享,集成各類自然資源底圖數據,研發適應不同項目類型需求的智慧選址功能,向建設單位提供要素更全、數據更準、使用便捷的輔助選址服務,為項目落地降本減負。(文 植小敏 李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