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東興市河堤路上的一家咖啡店,二樓的沿街位子全坐滿了顧客。從成都自駕遊到東興的何佳,與家人圍坐,品嘗著越南滴漏咖啡,配一小杯煉奶、一個烤得微焦的越南法棍,很是鬆弛。
“朋友向我推薦到東興旅遊,來到這,果然名不虛傳。”何佳説,坐在店裏就能清楚地看到東興口岸(一橋)上熙來攘往的中越旅客。樓下沿街,物廉價美的拖鞋,藥效獨特的白虎膏、鼻炎通,口感清爽的牛奶果、蛇皮果等東盟特色商品隨處可見。不遠處,幾位身穿奧黛、略施粉黛的越南年輕女孩,聚在街邊拍照不停。這樣的體驗很獨特。
何佳的愛人、來自英國的麥克對這裡的一切感到新奇。“這裡非常有趣,在東興可以同時看到中越兩個國家,能體驗不同文化帶來的奇妙碰撞。”麥克説,現在越來越多不同國家的人願意來中國探索和體驗,加深對中國的認識,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中越界河北侖河在橋下靜靜流淌,以北侖河主航道中心為界線,兩側分別是中國東興市與越南芒街市。這座長度為111米的鋼筋水泥橋,是連接中越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被稱為“中越友誼大橋”。繁忙的東興口岸是國家一類口岸,見證著中越邊貿的時代變遷。2024年,東興口岸出入境人員達858.1萬人次,同比增長54.6%。
記者來到臨近國門街的中山路,在一處快遞驛站,只見頭戴斗笠的越南阿姐們正忙碌地打包貨品。從隨身布袋中抽出結實的長布條,麻利地係好裝滿零配件的紙箱,挎在右肩,揣好單子,越南邊民柒姐快步往幾百米外的口岸出境通道走去,“快過年了,發貨量大,我一天能走五六趟,每趟能掙10萬越南盾(約25元人民幣),補貼家用。”
便利的通關條件、日益紅火的邊貿生意,讓不少中越邊民成為“跨國上班族”,每日往返于東興和芒街。
與中山路隔街相望的僑批路,巷子深深,商鋪林立。“可以先試試,合適了再買。”“你想要什麼樣的香型?我幫你找找。”售賣越南沉香的店舖裏,越南姑娘阿麗用有點生硬的中文熱情地向遊客推介商品,遊客忙著挑選砍價,好不熱鬧。
“我每天早上8點多過關來上班,下午5點多返回芒街。”阿麗告訴記者,在東興上班收入比較穩定,還可以學中文。老闆李小花誇讚:“到店裏工作的越南姑娘都很勤快,也願意多學,是我們的好幫手。”
記者乘計程車前往東興市站坐動車時,司機師傅説,東興和芒街已開通跨國公交車,到芒街終點站下車,旁邊就是汽車站,可以換乘大巴到越南河內,旅遊更方便了。(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李湘萍 見習記者 覃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