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裏過大年”已漸成風尚。日前,廣西各地的博物館已開始摩拳擦掌迎新春。各館積極整合資源,將文物展覽展示與生肖文化、傳統民間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産等結合起來,陸續推出展覽、活動、研學等系列活動,營造歡度春節的濃厚氛圍。
展覽方面,廣西民族博物館攜手桂林博物館等數十家文博機構,眾籌數百幀靈蛇題材的文物藝術品影像,精選反映蛇文化的院藏文物珍品,推出“靈蛇獻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聯展”,展現蛇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中的獨特魅力。此外,以德化陶瓷的發展歷程為脈絡,展現德化陶瓷悠久歷史和獨特工藝的“瓷光玉韻——中國德化窯世界遺産文化展”,以及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曾國古韻與青銅藝術獨特魅力的“鐘磬和鳴 華夏正聲——曾國古韻青銅藝術展”,也將於春節期間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向觀眾開放。1月29日至2月4日,廣西自然博物館前廣場上,“蛇年生肖文化展”將帶領觀眾領略蛇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智慧,感受蛇在人類文化中的深遠影響,並認識到蛇在維持生態平衡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除舉辦陳列展覽外,廣西各大博物館還將推出新春市集、民俗演出、傳統樂器演奏、歌舞表演、非遺展示等活動,為觀眾奉上春節活動大禮包。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推出的“巧手添春意”年俗體驗活動,包含寫春條、剪窗花、拓年曆等年俗體驗,讓參與者把博物館裏的“年味”帶回家。廣西民族博物館“金蛇行萬里 迎新齊納福”——中國傳統春節民俗系列文化活動和非遺美食市集,包含擊鼓祈福、猜燈謎、舞龍舞獅展演、精品民樂匯演等內容。廣西自然博物館的“萬福織結迎新春”中國結、“畫蛇添‘福’”新春剪紙貼畫、“巧手制·吉祥舞蛇燈”手工體驗等活動,邀請大小朋友們共享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劉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