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蛇獻瑞迎新春,喜氣盈盈入門庭。“咚咚鏘咚咚鏘……”春節期間,金秀瑤族自治縣頭排鎮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去年剛入選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的龍坪舞獅團帶來了精彩表演。
鑼鼓聲、鞭炮聲響起,一黃一紅兩頭“獅子”率先登場,靈動的眼睛閃爍著光芒。它們先是優雅地叩首,致以新春祝福,再開始搖頭擺尾,左顧右盼,隨著眼睛和嘴部動作的不同組合,“獅子”表現出喜、怒、驚、疑等表情,惟妙惟肖。
隨著演出持續,群眾圍滿了廣場。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稚氣未脫的孩子,更有身著傳統服飾的少數民族同胞,大家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神情,為團聚的時刻增添了喜慶熱鬧的氣氛。
表演漸入佳境,廣場中央數根2.5至3米的高樁引人注目。
“鏘鏘鏘……”鑼鼓聲加快,兩頭“獅子”健步登上高樁,在狹窄的樁面上小心翼翼地挪動,獅頭和獅尾的隊員們配合默契,在高樁上輾轉騰挪,如履平地。突然,一頭“獅子”猛地一躍,跳到另一根高樁,在空中劃出一道驚險的弧線,引得觀眾們一陣驚呼……
精彩的舞獅表演點燃了廣場上的氣氛,一旁的套圈、水上乒乓等遊園活動也吸引了大量群眾,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人群中,記者與打工返鄉的吳業秋攀談起來,她説:“我從小就愛看舞獅,跟老鄉們一起看場舞獅,才算過年嘛。在外打工久了,特別想念這種感覺。”
“南派舞獅技藝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於團裏有不少壯族和瑤族的兄弟,我們在傳統技藝中融入了本地‘拜禮’元素,在舞獅過程中加強與群眾的互動。”龍坪舞獅團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周武介紹。
每當鑼鼓聲響起,舞獅騰躍而起,那矯健的身姿、靈動的步伐,演繹著團結、和諧、互助的精神,也在訴説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它在此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成為連接各族群眾的橋梁,傳遞美好願景的使者。(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李晟 通訊員廖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