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邊境考古發現多處遺址
來源:廣西日報  |  2025-03-18 14:07:10

  原標題:我區邊境考古發現多處遺址

  千余件石器標本解碼古人類生産生活方式

  近日,記者從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中,廣西邊境古代遺址專項調查取得了新成果。此次調查共有79處新發現,包括河流臺地遺址、軍事設施遺址等,年代以史前和清代居多。

  在2024年10月至12月期間,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團隊深入防城港市、崇左市、百色市,開展河流臺地遺址和沿邊軍事設施遺址普查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共有79處新發現。這些新發現有河流臺地遺址、軍事設施遺址、墓葬(群)、碑刻(記)、動物化石、石器散佈點等多種類型,並在河岸臺地和洞穴中採集到了上千件石器標本。

  其中,在防城港市北侖河與江平江地區,普查團隊發現了29處石器地點,採集石器包括砍砸器、手鎬、尖狀蠔蠣琢和刮削器等多種類型,尤以尖狀蠔蠣琢和刮削器為主。而在崇左市的黑水河與明江流域,普查團隊也發現了多處石器散佈點,採集到了石核、刮削器、石錘等珍貴標本。此外,在靖西市的調查中,新發現了12處清代墓葬、墓碑和石刻等遺存,採集石器13件。

  普查隊員介紹,此次採集到的石器在不同地區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百色地區發現的石器以砍砸器為主,體型較大,風化程度嚴重;崇左地區的石器則以刮削器為主,體型較小。這種差異可能與當地的石料和古人類的生産生活方式有關。

  此次調查還發現多種類型的邊防軍事設施遺址,如山城、兵營、碉臺、炮臺和拱橋等遺址,均為清末中法戰爭後遺留下來的寶貴歷史文物資料,充分展現廣西及中國各民族人民英勇抗擊外來殖民主義侵略,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懷,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歷史見證。

  據介紹,此次新發現遺址中,21處軍事設施遺址和9處河流臺地遺址保存較好,已錄入“四普”系統,是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重要內容,大大增強了邊境地區各族群眾的民族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增強了邊境地區各族群眾的文化自信,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劉山 通訊員賈永平、李京玲)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