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市全力做好清明祭掃服務保障工作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02 18:24:41

  春日的風,輕輕拂過南疆的青山綠水,木棉花又開了,帶著無盡的思念與敬意。清明節來臨之際,崇左市迎來了一批批特殊的“客人”——為戰友而來的老兵,思念親人的烈屬,敬仰英烈的後輩。他們遠道而來,只為祭奠那些為國家和人民獻出生命的英雄。連日來,為做好烈士祭掃服務保障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精心組織,週密部署,全力以赴為老兵和烈屬提供暖心服務。

  陵園守護:讓英魂安息,讓烈屬安心

  清晨,龍州烈士陵園內一片肅穆。工作人員仔細清掃墓區,擦拭墓碑,完善設施。陵園負責人蒙安保説:“每年清明節前,我們都會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陵園環境整潔肅穆,設施完好。我們用實際行動告訴烈屬,英雄我們照顧得很好。”

  龍州烈士陵園位於崇左市龍州縣上龍鄉弄平村弄平屯,是廣西邊境最大的烈士陵園,佔地2萬多平方米,分為4個墓區,安葬著2300多位為保衛祖國南疆而犧牲的烈士。這些烈士中,年齡最大的51歲,最小的僅17歲。

廣西崇左市全力做好清明祭掃服務保障工作_fororder_1

龍州烈士陵園 攝影 秦傳麗

  晨光大亮,陸續有人前來祭掃。其中,湖北隨州來的30人團隊格外引人注目。他們身著綠色軍裝,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進陵園。他們中有“接槍妹”,也有“接槍弟”,都是烈士的親屬。朱仁清就是其中的“接槍妹”。她的哥哥朱仁義在戰場上犧牲後,她毅然接過哥哥的槍,成為一名軍人。問及為什麼哥哥犧牲後還要去當兵,她堅定地回答:“我要完成哥哥未完成的任務。”

  朱仁清為哥哥擦拭墓碑,擺上果盤,點燃香燭。她説:“這裡環境很好,哥哥在這裡很好。我每年都會來看看他,告訴他我很想他。”

  在陵園中,一位身著綠軍裝的老兵緩緩走到一座墓碑前,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他叫王業盛,是一位參加過邊境戰鬥的老兵。每年清明節,他都會來到這裡,看望他的戰友。“老戰友,我來看你了。現在日子過得好了,不用打仗了,你們安息吧。”王業盛的聲音顫抖,眼中滿是淚水。

  王業盛説,每次來到這裡,他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們犧牲的時候才十幾、二十歲,還是個孩子啊。”他在陵園裏走了一圈,向每一位犧牲的戰友敬禮。

  服務保障:用責任守護每一份思念

  “每年清明都是我們最忙的時候。”龍州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趙兵一邊檢查著應急預案,一邊説道,“我們要確保每一位烈士家屬都能平安順利地完成祭掃,這是我們的責任。”

  為了保障清明期間烈士祭掃,趙兵和同事們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忙碌。他們協調交通部門,規劃祭掃專線,確保道路暢通;聯繫急救中心,在陵園設置醫療點,為突發情況做好準備;對接消防部門,排查安全隱患,防患于未然。

  “我們的工作雖然繁瑣,但看到烈士家屬們能夠安心祭掃,我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趙兵説。

廣西崇左市全力做好清明祭掃服務保障工作_fororder_2

服務保障現場 攝影 秦傳麗

  憑祥市高速路口是老兵們前往邊境祭掃的必經之路,憑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這裡設立了服務點,為老兵們免費提供飲用水、香燭等祭掃用品。老兵們只需登記,還可以免費遊覽當地的幾個景區。

  服務點的工作人員熱情週到,他們的笑容溫暖而真誠。一位老兵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水,感激地説:“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國家還記得我們,崇左好啊。”

  “這些老兵和烈士家屬為國家付出了太多,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和尊重。”憑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蘇芳亮表示,他們每年清明期間都會為老兵和烈士家屬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確保他們順利祭掃,安全回家。

  代祭掃服務:讓思念跨越山海

  “成國均烈士,受您家人和戰友的委託來看望您了……”在龍州烈士陵園,穿著“黃馬甲”的龍州縣愛心志願者協會志願者蘇華來到成國均烈士墓前,認真擦拭墓碑後,向烈士墓獻花、斟酒;另一位志願者將祭奠過程全程錄影後,發給在湖南的烈屬。

  蘇華説,她已經連續12年參加清明代祭掃志願服務。這些年,代祭掃的委託者從最初的烈士親友發展到普通群眾,志願者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僅她所在的協會就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如今的670余人。

  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志願者阮梁芬臉上還帶著些許稚氣,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堅定。清明節期間,她每天要在陵園內做8個小時的志願服務。“每當收到那些家屬感激的短信,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這些烈士為國家獻出了生命,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事,是一種榮幸。”阮梁芬説。

  “崇左市總共有6座烈士陵園,今年我們再次應烈屬和退役軍人的要求,按照他們的習俗進行代祭掃服務。”崇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劉新國介紹,近年來他們通過持續開展網絡代祭掃活動,為外地烈屬和退役軍人提供常態化、一對一的代祭掃服務,減輕他們的出行負擔,讓哀思得以告慰英靈,把革命先烈留下的寶貴精神代代相傳。

  木棉紅,邊關情。每年春天木棉花盛開之時,後人帶著敬仰與懷念接踵而至。邊關的故事在傳承,烈士的精神在延續。而我們的守護,也將如這木棉一般,年年歲歲,生生不息。(文 劉德安 秦傳麗 楊宗林)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