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植物叫鵝掌柴,我們學校裏也有,它的葉片有很多功效……”3月28日,在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的“校園生物大搜索”主題科學課上,黃宇恒正認真地向學生講授知識。通過這樣的講解,黃宇恒將生物多樣性知識生動地傳遞給孩子們。
黃宇恒是華南理工大學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的志願者。去年9月,他跨越600余公里,來到龍勝小學支教。初到學校,被安排到體育教師崗位的黃宇恒感到忐忑:“我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體育教學對我來説是一片全新領域。”
為了儘快適應新身份,黃宇恒主動向小學體育教師“取經”,向體育專業的同學虛心求教,學習授課技巧和專業體育知識。不僅如此,在上崗前,他還報名參加了紅十字救護員證培訓班並拿到救護員證。“考慮到孩子們在鍛鍊時可能容易受傷,參加培訓以備不時之需。”他説。
“藏寶接力跑”“集體蘿蔔蹲”“趕豬跑”……為了給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黃宇恒在體育課上開展了許多趣味項目,將教學與遊戲巧妙結合,讓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達到體育鍛鍊的目的。
經過半年體育教學,同學們的變化讓黃宇恒欣喜不已:有的孩子從不會跳繩,到如今一分鐘能跳百來個;有的孩子從害怕籃球到主動報名籃球興趣課,能夠自信地單手運球;還有的孩子從內向變得開朗,呼朋喚友玩起“跳格子”遊戲……
黃宇恒的課堂新穎有趣,深受學生喜愛。他常鼓勵孩子們打破常規,以獨特視角去探索世界。黃宇恒記得,秋日裏的學校銀杏葉紛飛,孩子們眼中滿是嚮往。他當即決定:“要是這漫天銀杏葉比課堂有趣,那咱們就一起去擁抱它們!”看著孩子們歡呼著奔跑,在樹下歡笑、玩耍,感受大自然,黃宇恒感慨萬分:“孩子的眼裏應該有著世間萬物、一花一草的故事。”
課堂之外,黃宇恒還積極進行家訪。在家訪過程中,他了解到許多學生是留守兒童或單親家庭子女,有的學生家庭生活條件不是很好。為了能幫助這些孩子,黃宇恒和志願者們四處奔走,成功為部分學生爭取到了社會捐贈的資金。“希望學生可以安心學習,臉上多一些笑容。”這是黃宇恒和其他志願者的樸素心願。
談及支教的初心,黃宇恒説:“這是我們和龍勝的約定,是我們與孩子們的約定。”他告訴記者,自2007年起,每年都有一批華南理工大學西部計劃志願者奔赴龍勝,投身支教和社會服務等領域。剛踏入大學校園時,他聽到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故事,深受觸動,支教的想法便萌芽於心。
據共青團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員會書記李子娥介紹,18年間,華南理工大學的志願者們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超600場;每年圍繞助學、助農、助老、助殘等方面,面向龍勝有序組織、紮實推進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30余場,為當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力。
“我希望把握好每一次‘在場’的機會,去看、去聽、去感受,心貼心地陪伴和溫暖每一個孩子,成為照亮彼此生命路程的一束微光。”黃宇恒堅定地説道。
秋去春來,學校裏的銀杏樹又抽出嫩綠新芽。這份跨越山海的約定,也將在一屆又一屆志願者的傳承中,續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