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廣西日前首次啟動了由自然資源部門組織開展的水資源基礎調查,該項調查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補充開展水域空間調查、地表水儲量調查、地下水資源調查,全面查清水資源總量、空間分佈、品質和動態變化等。據悉,本次調查將首次覆蓋全區陸域所有水體。
連日來,在梧州市龍圩區蒼海湖濕地公園,來自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人員,正操控無人船在湖面來回穿梭,採集相關數據。除了無人船,他們還帶來了無人機、鐳射雷達等先進設備。在這些儀器的加持下,很快完成了野外作業數據採集,構建三維倣真模型,推算出蒼海湖在不同水位時期的庫容量值。
據了解,此次調查涉及水域空間、地表液態水儲存量、地下水資源、水資源專題調查評價、數據庫建設等多項內容。水域空間調查,主要是通過衛星影像採集水域空間數據,地方復核和補充調查,形成調查成果;對地表液態水儲存調查,全區18個湖泊全部採取實測完成,水庫和河流以利用已有成果為主、補充野外實測為輔完成,對數量眾多的坑塘,以調取抽樣比例不少於1%構建統計模型完成;對地下水資源調查,將通過水文地質補充調查、地下水監測與統測等掌握有關數據;水資源專題調查評價方面,將開展北部灣海陸交互帶水資源綜合調查、廣西北部灣城市群水資源與城市韌性專題調查、廣西水資源保障耕地保護戰略專題調查三項工作。
按照《廣西水資源基礎調查實施方案》路線圖,到今年年底,將先期完成全區地下水資源年度調查評價和週期調查評價,河流、湖泊、水庫、坑塘水體水域空間調查,地表液態水儲存量調查等,並同步建設自治區水資源基礎調查數據庫,納入自然資源三維立體時空數據庫和“一張圖”管理。(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唐廣生 通訊員黃葛炎、陳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