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最大圓形煤場裝上“智慧大腦”
來源:廣西日報  |  2025-05-14 15:24:58

  5月12日,在廣投北海電廠煤控樓內,值班人員通過電腦操作,精準定位煤種、輸入煤量後,點擊“自動取料”按鍵,三維數字孿生體瞬間在螢幕上旋轉展開,儲煤場裏的堆取料機刮板隨即開始旋轉,煤炭如黑色的綢緞般被輕輕捲起,隨後傾瀉至輸煤皮帶上,不一會兒,便順利完成了一次遠程上煤。

  這是目前廣西最大的全自動化無人值守圓形煤場的日常工作場景,該煤場控制平臺通過植入大數據分析、AI、數字孿生、三維可視化等“智慧因子”,實現了對煤場燃料管理過程的高效管控,讓傳統煤場裝上“智慧大腦”,賦能火電企業高品質發展。

  圓形穹頂之下,矗立在煤場中間的輸煤堆取料機如同一座“鋼鐵巨獸”,貌似笨重,工作起來卻像繡花一樣精細。

  “看,現在只需要框選區域,堆取料機就能自動旋轉到煤堆上方自動取料。”在智慧煤場控制室內,燃料管理部副主任工程師丁平偉現場演示操作流程。隨著滑鼠輕點,輸送皮帶隨即啟動,以1000噸/小時的流量輸送燃煤。

  這座三維鐳射掃描雲臺讓煤場管理實現了“透視化”:兩束高精度鐳射以每秒20次的速率全面掃描煤堆,掃描範圍達250米,生成的煤場三維模型可精確到釐米級,堆取料機根據三維圖像數據計算料層長度和堆料切入點位置,實現精準取煤。

  在智慧煤場控制平臺的賦能下,圓形煤場實現自動恒流取煤,取煤平均工作效率提升了30%以上,顯著延長了設備和皮帶的使用壽命。在煤場頂部,加裝在鬥輪機上的近50個高清攝像頭、感測器組成監護“天網”,如同敏銳的哨兵,對煤場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

  “從鬥輪機的精確移動,到懸臂的靈活轉動,再到旋鬥的精準取料,這張‘天網’不僅能實時掌握存煤分佈位置、監測氣體濃度,還能同步顯示煤炭熱值等關鍵指標,讓配煤摻燒從‘估算’變‘精算’。”丁平偉輕點滑鼠,系統上的煤堆瞬間被不同色塊標注,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煤堆的種類、重量、水分、灰分、硫分、熱值等數據。

  此外,在煤場卸煤和上煤過程中,智慧霧炮與紅外消防水炮構成的環保“雙保險”,最大程度減少了煤炭揚塵的産生。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煤場已實現智慧管控,有利於助推傳統火電企業向低碳、綠色、智慧化發展,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蔣璐陽 通訊員 吳 凱)

編輯:劉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