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招聘會的崗位挺豐富,機會很多,我主要諮詢漢語言文學專業相關的崗位,也投遞了簡歷。”5月30日,在廣西國有企業2025年高校畢業生夏季招聘會現場,前來求職的廣西民族大學應屆畢業生唐麗群説。
廣西國有企業2025年高校畢業生夏季招聘會現場 攝影 楊艷
此次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2154個,崗位涵蓋金融、製造業、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基本滿足不同專業高校畢業生的求職需求。活動現場還設置了就業指導服務專區、退役軍人諮詢服務專區、AI就業賦能區等功能區,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服務。
廣西國有企業2025年高校畢業生夏季招聘會現場 攝影 楊艷
高校畢業生端穩“事業第一崗”、本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就業困難人員捧起“暖心飯碗”……近年來,廣西以創新機制和精準服務為抓手,構建起覆蓋全人群、全鏈條的就業服務體系。今年1月至4月,廣西為149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47億元、扶持企業穩崗擴崗20.53萬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4.39萬人,就業形勢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
校地聯動激活人才“蓄水池”
據統計,廣西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46.3萬人,同比增加1萬餘人,就業總量持續增大。在南寧,高校畢業生來邕留邕就業人數連續三年突破10萬。
為吸引和留住高校畢業生,南寧升級打造22個職能部門與36所駐邕高校常態化對接聯絡服務機制,將服務拓展至市外高校,常態募集超10萬個優質崗位,提供公共服務崗位1萬個以上。同時,南寧市創新出臺“雙23條”人才新政,推出青年人才生活補助、交通補貼、學費補償、創業啟動資金等本地特色政策。
2025年“火熱青春·就在南寧”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啟動儀式暨春季雙選會現場 供圖 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廣西各地市也紛紛出實招、發實力、求實效,助力青年發展。梧州創新成立政校企聯盟,開展送生訪企活動;賀州推進就業見習基地建設,打造“見習—就業”貫通培養模式;百色從入學起提供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服務……廣西各地正以協同聯動之勢構築青年發展友好型生態。
基層服務創新織密“家門口就業圈”
“現在家庭工作兩不誤!”家住梧州的“二胎”寶媽聶女士通過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的“靈活就業幫扶計劃”,在梧州永駒製衣有限公司“寶媽生産線”實現彈性就業。
梧州市打造19個零工市場、69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今年以來,梧州市“家門口”服務站發佈崗位數超20萬個次,帶動就業近6000人。
在梧州市萬達商圈的“家門口”服務站,金牌就業管家為求職者提供崗位諮詢、創業指導等就業服務 供圖 梧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今年,賀州首個商圈就業服務站也投入運營,將15分鐘就業服務圈嵌入商圈“逛街場景”,運營至今,已推薦成功就業20人次。今年年底前,賀州市還將在主城區建成3個以上商圈就業服務站,形成“服務在商圈、就業在身邊”的網格化佈局。
精準幫扶重點人群築牢就業保障底線
“我現在成了社區的保潔員,每月有1430元的固定收入,能緩解不少家庭經濟壓力。”蒙呂球是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澄江鎮仙埌社區的易地搬遷戶,幾年前因病納入脫貧不穩定戶。2024年,他通過公益性崗位實現了就業。
河池市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羅榮恒介紹,近年來,河池市聚焦重點群體開展針對性幫扶,分類分層建立幫扶臺賬,對長時間未務工的低收入組勞動力、易地安置區勞動力等重點對象,優先開展就業幫扶。
目前,河池鄉村公益性崗位在崗人數達5.4萬,針對監測中發現的低收入家庭,新增開發2300個崗位。此外,針對異地安置區搬遷戶,河池市在安置區周邊培育112個就業幫扶車間,已吸納2.3萬人就業。
在河池的就業幫扶車間裏,工人正在投入工作 供圖 河池市就業服務中心
在玉林市的廣西紫雲軒中藥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統計員文岳東正在仔細統計産品産量。因在部隊訓練時視網膜脫落導致左眼視力殘疾的他,通過玉林市殘疾人就業市場成功入職。“訓練受傷後,一度擔心難以適應社會,但這份工作給了我穩定保障。”文岳東説。
在玉林市殘疾人就業市場,求職者正在進行就業諮詢 供圖 玉林市殘疾人就業市場
“玉林市共有7萬多名殘疾人,其中勞動力4萬多人。我們已全面摸清他們的就業狀態、工作能力、培訓需求等,並對有就業能力和意願的殘疾人進行精準評估,建立服務台賬。”玉林市殘疾人就業市場運營負責人龐業妮介紹,目前玉林市已實現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勞動力信息全覆蓋,建立了250家企業殘疾人用工需求和4萬殘疾人就業信息數據庫,推動100余人成功入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廣西將持續優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通過政策精準、服務精準,讓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為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文 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