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2025年聯合國海洋大會在法國尼斯開幕。本屆大會的邊會“藍色夥伴關係促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全球合作”發佈了來自6個國家的“藍色夥伴關係”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優秀案例,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犀麗灣生態保護修復案例成功入選。
被海浪侵蝕的沙灘(修復前)供圖 欽州市委宣傳部
近年來,廣西欽州市市委、市人民政府以海洋空間規劃為引領,推進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同時投入11.7億元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共修復海域面積1191.56公頃,其中:新增紅樹林495.23公頃,保護原生紅樹林316.39公頃,修復岸線31.12千米,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修復後的濱海綠道 供圖 欽州市委宣傳部
修復後濱海旅遊品質提升 供圖 欽州市委宣傳部
廣西欽州本次入選的優秀案例地處欽南區犀牛腳鎮,修復區域是欽州珍貴的連片砂質岸線資源,全長2.8千米。近年來,在風暴潮、海浪的長年侵蝕作用下,海岸侵蝕崩塌嚴重,濱海生態環境品質逐年下降。為切實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欽州市依託中央財政並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恢復美麗的沙灘海岸,積極探索“生態保護修復+文旅産業”的融合發展模式,以優良生態環境推動推動濱海民宿企業、沙灘運動、挖螺趕海等特色産業發展,以濱海旅遊促鄉村振興。2025年元旦假期,犀麗灣旅遊景區接待量入園遊客人數約3800人,同比增長38%,實現旅遊消費232萬元。景區的發展直接為當地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本地員工佔90%,間接的帶動2000多群眾就業,有效提升民生福祉。生態“顏值”變綠色“産值”,成為探索“碧海銀沙也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惠民發展新樣板,再次向國際展示了中國在海洋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創新實踐,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文 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