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關口岸,一車榴蓮只要20秒就能通過口岸卡口!”近日,在一場東盟水果産銷對接會上,一位供應商舉著金黃的榴蓮果肉向採購商們熱情推介。
這是廣西口岸的硬實力!20秒過卡離不開數智化賦能下日益高效便捷的通關服務。
7月14日,作為中國最大的陸路水果進出口口岸之一,友誼關口岸正上演著東盟水果的通關“搶鮮賽”。滿載榴蓮、火龍果等熱帶水果的跨境貨車在此集結,等待快速入境。
友誼關智慧口岸的建設,為打造“東盟出産、廣西集散、中國暢銷”的供應鏈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近年來,友誼關口岸通過融合運用人工智能、生物信息識別、數據可控交互等先進技術,正式啟用邊檢快捷通關係統2.0版,出入境車輛、司機只需“預先備案、自主採集、快速核驗”三步即可快速通關。海關部門還通過搭建物流管控平臺,實現貨物通關全流程的可視化與高效化。
“我們創新建設物流管控平臺,通過一個監控螢幕,就可以掌控整個場所的運行情況。”友誼關海關物流監控科科長盛偉善介紹,系統會自動統計進出監管場所的車輛,並按8個業務場景分類,採集記錄車輛進入憑祥市、途經各節點及離開監管場所的全流程信息。
借助這些數據,海關能精準排查堵點,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長。如今,貨物等待時長相較2023年壓縮20%,查驗平臺週轉效率提升35%,通關手續全程無紙化辦理,真正做到“早上到口岸,下午到貨場”。
“效率提上來了,水果損耗少了,我們的生意也跟著紅火。”在這條貿易線深耕多年的廣西歐恒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虔昌,對此感受尤為真切。
數智化為傳統貿易注入活力,更催生了數字時代的貿易新形態。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正是廣西搶佔數字貿易先機的生動注腳。
“我的直播間裏,中國家電和日用品很受越南消費者歡迎,而中國消費者則比較青睞越南的腰果、咖啡、果蔬乾等特産。”東興市華贏中越貿易商行的越南籍主播武氏春梅,用流利的中越雙語進行帶貨直播。她的社交媒體賬號“中越混血兒四妹”擁有12.3萬名粉絲,成為連接兩國商品與消費者的重要紐帶。
依託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廣西跨境電商的“基建”不斷完善:目前已有7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3個備案海外倉(主要分佈在越南、泰國等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落地南寧,建成連通越南、老撾、緬甸等東盟國家的跨境陸路光纜11條。這些線下“支點”與線上平臺聯動發力,讓跨境電商的觸角在東盟市場不斷延伸。
今年以來,廣西跨境電商領域頻現“首次突破”:6月18日,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成功完成崇左市首票保稅進口1210榴蓮業務;6月28日,北海跨境電商綜試區引進的首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項目簽約落戶;6月30日,廣西現代物流集團首趟“南寧—萬象”跨境貨運列車發車,廣西連結RCEP地區再添一條高效穩定的跨境物流服務新路線……
這股跨境電商的熱潮,正持續升溫。數據顯示,今年1—5月廣西對東盟跨境電商進出口超150億元。
數字貿易活力迸發,服務貿易多點開花,拓展廣西與東盟貿易增長新空間。
“我們公司多年為東盟10國提供語言交互服務,真正做到了中國—東盟溝通專家。”廣西達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溫家凱介紹説。
這家深耕“東盟語言智慧”領域的公司,已構建起百億級東盟語言多模態語料庫,開發的系列語言AI産品覆蓋多場景:網頁實時雙語翻譯、72小時完成央企技術手冊翻譯、2小時生成7國語言版本、提供AI翻譯投屏以及同傳服務等。
依託數智化技術,廣西與東盟的經貿合作之路越走越寬廣:邊境口岸互市貿易結算互聯互通信息平臺上線,實現貿易結算、核驗、監測全流程線上處理;開展中國—東盟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試點,讓掃碼支付走進東盟市場;培育“AI+跨境電商”“AI+製造業”“AI+文旅”等産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打造輻射東盟的數字貿易應用場景創新合作策源地,建設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
有關專家表示,數字化、人工智能的加快發展,提升了貿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為未來廣西與東盟的合作創造了更多可能。(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田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