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久久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四場),介紹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組建以來全區社會工作高品質發展情況。
新聞發佈會現場
社會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組建以來,廣西社會工作系統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中心工作,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抓好凝聚服務群眾工作,著力推動廣西社會工作開新局、起好步。主要體現為3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重中之重”。這個重中之重就是新興領域黨的建設,首先是加強政治引領,持續開展“關注黨員成長·激發組織活力”大培訓,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出臺“兩新”工委工作規則,推動將黨建職責寫入行業主管部門“三定”規定;其次是健全黨的組織體系,著重抓好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積極探索産業鏈供應鏈黨建,黨建強發展強的生動局面正在形成;再就是強化服務管理,打造友好社區750個、友好商圈236個,建設司機之家194個、暖新驛站2594個,驛站集黨群活動、休息補給、教育培訓于一體,讓小哥“冷可取暖、熱可納涼、累能歇腳、渴能喝水”,讓黨的溫暖可感可及。
第二個關鍵詞:“治理之基”。廣西社會工作系統堅持大抓基層、強基固本,以基層治理夯實國家治理之基。理論武裝方面,實現全區1256個鄉鎮(街道)和16537個村(社區)全覆蓋,推動基層幹部學習領悟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工作實踐。機制建設方面,全面設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聯動的工作體系,形成統籌協同推進基層治理的格局;隊伍建設方面,做好社區工作者“選育管用”,全區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由2023年底的12.1人增至目前18.5人,舉辦村(社區)幹部培訓班380余期、覆蓋5萬人次,有效提升基層幹部素質能力;基層減負方面,規範村級組織機制牌子,持續開展“社區萬能章”整治,清理26萬多塊牌子,讓基層幹部有更多時間精力服務群眾;示範帶動方面。總結推廣“老友幫幫團”“融議心安”等30多個基層治理典型案例,百色“農事城辦”做法入選中央社會工作部、農業農村部2024年度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第三個關鍵詞:“凝聚服務”。廣西社會工作系統堅持牢記宗旨、心繫群眾,把凝聚服務群眾作為社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證社會工作者由2023年的1.53萬人增至2024年的2.04萬人,從1.0時代邁入2.0時代,今年廣西報名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超5.4萬人,持證社會工作者將超過3萬人,邁入3.0時代。目前,廣西志願服務組織(團隊)達6.5萬個,累計服務時長2.6億小時。此外,廣西組建社區志願服務隊1.6萬多支,在防汛救災中發揮了通知預警、應急救援等重要作用,得到中央社會工作部、應急管理部充分肯定和群眾點讚。(文/圖 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