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慧眼守護綠水青山
來源:廣西日報  |  2025-07-31 17:00:52

  糞污外溢、人為偷排、設施停運……但凡有任何異常,一台臺看似普通的AI監控便實時記錄、發出警告,同步將信息傳至養殖戶與監管部門。這是賀州市八步區首個AI智慧設備試點鄉鎮——鋪門鎮的日常。這些AI監控並非簡單的“攝像頭+感測器”組合,而是AI智慧養殖環保監管平臺的一雙雙“慧眼”。

  從網格員踏遍山路的“鐵腳板”,到科技設備全天值守的“千里眼”;從養殖戶對檢查的害怕躲閃,到主動依託監管規範經營。小小AI監控設備不僅讓污染治理效率躍升,更在青山綠水間寫下科技賦能生態保護的生動注腳。

  從“跑斷腿”到“雲盯場”,監管效率提升了

  “您已進入警戒區域。”7月21日,小雨淅淅瀝瀝,雲蒸霧繞間,記者剛踏入鋪門鎮興華村一家養殖場的監控範圍,AI監控便發出清晰的警示語音,預警信息也同步上傳至監管平臺。

  與此同時,鋪門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羅良安望著手機螢幕上的實時畫面,感慨不已:“鎮裏有47個規模養殖場,以前我們幾個人巡查,山路崎嶇,一天跑20家要花6小時,糞污偷排行為還總在深夜、雨天,真是跑斷腿也防不住漏網之魚。現在,我們就盯著螢幕。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都能隨時登陸系統,收到預警再出發,效率提升了,問題也抓得準了。”

  數據印證著改變。試點前,鋪門鎮年均接到養殖污染舉報15起,今年7月試點以來僅發生1起,且系統留存證據鏈完整,3天就完成了處罰與整改。AI監控設備織就的技防網絡,降低了執法成本,也讓“僥倖心理”無處遁形。

  從“怕檢查”到“靠監管”,養殖戶心態變了

  “以前,工人需不時地去看豬糞池滿沒滿,下雨天更提心吊膽,就怕滲漏污染環境。現在打開手機就能看到監控畫面,快滿時還會收到短信提醒,省心多了。”養殖場負責人羅奕富望著養殖場內的AI監控設備,語氣裏滿是認可。

  這種認可,源於從被動應付到主動借力的心態轉變。今年7月,該鎮另一養殖戶陳臣養的養殖場因暴雨導致糞污暫存池輕微滲漏,AI監控設備10分鐘內發出預警,網格員與技術員同步到場指導整改,避免了污染擴散。“以前怕檢查,總擔心哪做得不到位。現在設備幫我們‘盯梢’,有問題早發現、早處理,反倒踏實了。”陳臣養説。

  更讓養殖戶感到暖心的是零成本的支持。AI監控的安裝與維護由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賀州八步區分公司負責,每個點位的服務費由八步區農業農村局承擔。“政府買單,我們受益,這哪是監控,分明是‘護身符’。”羅奕富的話,道出了養殖戶的真切感受。

  從試點到鋪開,智慧治理將更廣闊

  雨後的鋪門鎮,青山如黛,養殖場邊的池塘清可見底。羅良安看著手機裏的監控畫面,深有感觸:“以前治污像打遊擊,現在像種莊稼——播下科技的種子,收穫的是綠水青山。”

  作為八步區首個試點鄉鎮,目前,鋪門鎮共安裝了100台AI監控設備。下一步,AI將“長”出更多觸角,這一模式也將在整個八步區全面鋪開,構建起全域覆蓋、智慧預警、協同處置的治理體系。

  “接下來還要增加空氣監測設備,裝上‘大喇叭’遠程喊話,讓設備更‘聰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賀州八步區分公司總經理助理葉翰霖介紹,待技術升級完成後,這套設備將覆蓋八步區所有規模養殖場,預計達上千台。目前,部分鄉鎮的機房改造已完成,新一批具備5G傳輸功能的設備正陸續安裝。

  按照規劃,今年八步區將實現10萬畝糞肥還田,處理25萬立方米液體糞污,AI智慧設備將延伸至中小養殖戶,構建全産業鏈的綠色監管體系。

  “我們主要在養殖場的化糞池、排污口、排水溝、出入口等關鍵點位安裝AI監控設備。”八步區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設備具有800萬像素攝像頭和全彩夜視功能,即便在暴雨黑夜也能清晰捕捉畫面;依託5G傳輸與智慧演算法,可精準識別糞污外溢、人為偷排、設施停運等12類異常情況,識別準確率達98%。同時,在80公里外的八步區綜治中心指揮大屏上,養殖場的實時畫面、糞污處理數據一目了然,工作人員只需動動手指,就能隨時切換到其他養殖場的畫面。(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李慧子 通訊員 黃玉生 譚小榮 實習生 黃詩琪)

編輯:劉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