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皇后”破“地理禁區”紮根桂林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8-04 19:02:12

  近日,在位於桂林市臨桂區五通鎮江門村的廣西荔枝新品種選育及示範應用實驗示範基地內,312畝荔枝樹生機盎然。其中40畝“仙進奉”荔枝樹尤為引人注目,一串串即將成熟的果實被白色防蟲袋精心包裹,飽滿的輪廓預示著豐收的喜悅。這片曾被農業界視為“荔枝種植禁區”的土地,如今正成功孕育出享有“荔枝皇后”美譽的優質荔枝。

“荔枝皇后”破“地理禁區”紮根桂林_fororder_1

基地負責人趙勇查看荔枝生産情況 攝影 王戰飛

  “這40畝‘仙進奉’荔枝預計産量超2萬斤,已被廣東客商高價預訂,將於兩周後直供粵港澳市場。”基地負責人趙勇介紹道。

  桂林地處北緯25°左右,冬季霜凍曾是制約荔枝規模化種植的天然屏障。如今,該基地已連續兩年挂果,于2023年被列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主要熱帶果樹品質提升和綠色高效生産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實驗示範基地,其豐收景象有力打破了“北緯25°區域無法種植荔枝”的傳統認知。

“荔枝皇后”破“地理禁區”紮根桂林_fororder_2

基地一角 攝影 王戰飛

  這場農業科技的破局始於2010年,趙勇在桂林鄉間偶然發現零星挂果的荔枝樹,由此萌生規模化種植的想法。2020年,他深入兩廣荔枝主産區考察,詳細記錄30多個品種特性後,最終選定廣東增城的名優品種“仙進奉”。該品種風味獨特珍稀,成熟期恰逢市場空檔,成為挑戰“桂北荔枝禁區”的理想選擇。同年,他在江門村流轉300余畝荒山,種下3000多株“仙進奉”樹苗。彼時,當地村民普遍認為此舉是“異想天開”,桂北冬季霜凍,零星果樹尚難越冬,連片規模化種植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部隊錘鍊出的堅韌意志支撐著趙勇迎難而上。2022年底一場強霜凍給了他沉重一擊,淩晨氣溫驟降至零下3℃,儘管採取了覆膜措施,仍有1000多棵樹苗凍死,損失高達三四十萬元。面對枯死的樹苗,趙勇徹夜難眠,但並未放棄。他連續幾個霜凍夜堅守果園,觀察記錄溫度變化,最終借鑒部隊帳篷的搭建原理,創新設計出“高拱形防霜支架”。該裝置在寒冬可形成有效保溫屏障,盛夏則可掀開保證通風透氣,既科學破解了越冬難題,又顯著降低了設施成本。

  成功抵禦霜凍後,趙勇將目光聚焦于提升果實品質。為防治果食蠅等病蟲害,他帶領工人為每一串挂果精心套上專用保果袋,並同步進行疏果,剔除劣質果,雙重保障果實品質。“種荔枝如同精進技藝,別人追求十環,我們要在十環中追求極致精準。”趙勇剝開一顆荔枝,只見黃蠟色的果肉晶瑩飽滿,汁水充盈,果核細小如紅豆。

  “他的苗就是從我們增城買的。”前來收購的廣東客商陳總介紹,他們常年在全國尋找晚熟荔枝,桂林這片果園從種植初期就一直被關注。“我特意帶了增城採摘的冷庫荔枝來對比,發現桂林種的甜度更高。眼下8月正值市場斷檔,所以我乾脆把整園果子都訂了。”

  如今,趙勇成功試種“仙進奉”荔枝,不僅讓自家果園迎來豐收,還輻射帶動周邊4戶村民種植荔枝150多畝。荔浦、平樂及臨桂本地的種植戶也慕名前來學習取經。“之前擔心村民跟著試種會受損失,現在技術成熟了,看到吃過荔枝的人都誇口感好,心裏更有底氣帶動大家共同發展。”趙勇欣慰地説。

“荔枝皇后”破“地理禁區”紮根桂林_fororder_3

趙勇(右二)在荔枝基地與農業專家們一同交流種植技術 攝影 王戰飛

  “桂林通過設施避寒技術成功實現荔枝規模化種植,讓‘不産荔枝之地’結出優質果品,給北移兩個緯度的區域帶來了福音。”在基地考察完荔枝的生長情況後,廣西農科院園藝研究所所長、國家荔枝龍眼産業技術體系副首席科學家李鴻莉説,“這裡的荔枝因溫差大、生長期和挂果期長,口感和品質都屬上乘,而它的成功種植,既挖掘了荔枝種植潛力區,也對我國荔枝産業的進一步結構調整起到很大推動作用。”

  “荔枝採摘後就去廣東考察産業鏈。”趙勇表示,接下來他將管好果園、建好冷庫,爭取帶動村民發展3000至5000畝規模種植。(文 李忠波)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