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2025面向東盟文化交流合作論壇在廣西柳州舉行。
2025面向東盟文化交流合作論壇現場 供圖 主辦方
當天,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印度尼西亞國家博物館、老撾國家博物館、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泰國國家探索博物館研究院(暹羅博物館)、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越南胡志明博物館,以及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柳州工業博物館、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等文博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廣西柳州,圍繞“博物館與城市未來”這一主題,展望中國—東盟文博領域合作新圖景。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眭國華在致辭中表示,廣西是一片充滿活力與機遇的熱土,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化與東盟國家人文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加快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對此,她還提出了三點倡議:一是共謀文博賦能城市發展新路徑,二是共啟文博務實合作新篇章,三是共建文旅+AI融合發展新生態。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石澤毅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中方願與東盟一道,以文化為機,以創新為帆,共同繪製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圖景,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注入持久的文化動力。
柬埔寨文化藝術部常務國務秘書哈杜表示,柬埔寨與其他東盟成員國及中國一樣,共享著豐富且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古老遺産。本次論壇意義重大,它使我們能夠相互學習、應對共同挑戰,並在這個數字時代發掘區域合作的新機遇。
泰國文化部常務副次長拉查諾·科查拉農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泰國與中國在文化遺産保護領域有著深厚而悠久的合作,雙方的合作跨越疆界。這些合作深化了“泰中一家親”的深厚情誼,並將繼續推動這一友誼邁向未來。
主旨發言環節,中國—東盟中心教育文化旅遊部主任賀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館長、柬埔寨文化藝術部博物館局局長察·維索特,中國電影博物館館長黃曉偉,老撾國家博物館館長婉萍·喬版亞,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孫小兵,越南胡志明博物館副館長范氏青梅,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陶少藝,印度尼西亞國家博物館負責人穆罕默德·羅西德·裏德洛等來自中國—東盟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從博物館角色、館際協作、文物保護活化、地方文化展示等多角度分享了前沿實踐、創新理念與成功案例,並就深化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論壇聚焦文博發展前沿,設置了兩大專題研討:工業遺産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數字技術應用與博物館深度融合發展。
來自國際博物館協會、新加坡國立大學、馬來西亞國立大學、中國柳州工業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泰國國家探索博物館研究院(暹羅博物館)、中國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分享了利用AI、AR/VR和大數據應用等進行文物數字化保存、創新展覽敘事、提升觀眾體驗的前沿實踐。
論壇上,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聯盟與中國柳州工業博物館簽訂了《關於“工業遺産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合作備忘錄》,旨在搭建國際平臺,共研工業遺産保護活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路徑,標誌著該領域合作邁出堅實一步。
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聯盟與中國柳州工業博物館簽訂《關於“工業遺産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合作備忘錄》 供圖 主辦方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還為特邀發言專家學者頒發了榮譽證書。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為“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博物館的交融交互,深入探索博物館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國一東盟文明交流互鑒,推動區域文化旅遊事業繁榮發展”獻計出力。
本屆論壇的成果不僅限于思想碰撞,更延伸至文旅推廣與實地體驗。
東盟國家是廣西重要的旅遊客源地和旅遊目的地,2025年適逢“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和“廣西旅遊年”,論壇還同期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推介會——“廣西之夜”2025廣西(柳州)入境旅遊推介會。推介會通過“驚奇柳州”沉浸式文旅推介、旅遊線路發佈等,展示廣西豐富多樣的文旅資源,助推中國與東盟的文化交流與旅遊合作。
論壇期間還同期舉行了“廣西之夜”2025廣西(柳州)入境旅遊推介會 供圖 主辦方
本次論壇特別安排了深度的文化場館調研活動。與會嘉賓們走出會場,實地探訪了百里柳江畫廊、柳州工業博物館、柳州紫荊花文化創意廊、柳州螺螄粉産業園、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基地等柳州多個代表性文化地標和産業基地,親身感受這座“山水工業城”的獨特脈搏,直觀體驗了柳州作為工業重鎮的強勁動能。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增添亮色,通過聚焦“博物館與城市未來”,有力促進了區域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民心相通與旅遊業繁榮。柳州作為融合歷史、工業與山水的“寶藏城市”,生動展示了博物館與城市共生發展的多元路徑。(文 林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