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全球規模最大的柴油吸附分離裝置(200萬噸/年)一次開車成功。王芳/攝
“全項指標合格!”8月26日,在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現場,隨著最後一組産品分析數據出爐,全球規模最大的柴油吸附分離裝置(200萬噸/年)宣告一次開車成功。
據了解,此次成功開車的柴油吸附分離裝置是該項目首套投産的主體裝置,採用崑崙工程與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聯合自主研發的“柴油吸附分離”成套技術,憑藉分子級別的精準調控能力,能將柴油分離為優質烯烴原料和芳烴原料,從源頭破解煉化行業“油多化少”的結構性矛盾,實現“宜油則油、宜烯則烯、宜芳則芳”的柔性生産目標,對推動我國煉化業務從“燃料型”向“化工型”轉型具有里程碑意義。
“經測算,該裝置原料綜合利用效率較傳統工藝提升15%以上,在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的同時,能顯著提高煉化産業鏈的經濟效益與抗風險能力。”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煉油三部主任翟京宋介紹,整套工藝集成吸附、抽余液回收、解吸劑提純、産品精製四大核心單元,在低溫、低壓、多介質耦合的複雜工況下,仍能滿足工業裝置長週期穩定運行的嚴苛需求。
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總投資305億元,項目投産後,將有力推動廣西石化從“燃料型”煉廠向“化工産品及有機材料型”企業轉型,不僅能填補區域高端化工新材料産業空白,滿足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市場需求,還將助力廣西打造面向東盟的萬億級綠色化工新材料産業集群,進一步鞏固我國在全球煉化産業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與化工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馮源 通訊員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