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欽南區犀牛腳鎮紅樹林苗圃基地,工人正在起苗、打包。吳傑/攝
8月22日,暑氣漸消。走進欽州市靈山縣武利鎮,連片的苗木如綠色浪潮般鋪展至遠方,空氣中交織著泥土的醇厚芬芳與草木的清新氣息。林間身影穿梭不停,村民們忙著起苗、打包、裝車,汗水順著臉頰滑落,卻擋不住眼底豐收的喜悅——這片生機勃勃的苗木林,正奏響秋日裏最動人的增收樂章。
“年輕人愛果苗盆栽,苗子得好養、易結果,才能賣出好價。”武利鎮黃忠文果苗電商示範基地內,工人邊修剪枝葉邊分享“賣苗經”。作為靈山縣規模領先的苗木基地,這裡既是果苗培育的“大本營”,也是當地苗木走向全國、邁向國際的重要樞紐。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近年來,欽州市錨定特色産業,立足各地資源稟賦,推動苗木花卉種植發展。依託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市場優勢,引導企業(大戶)與農戶合作,打造地域特色與市場競爭力兼具的優質果苗品牌。如今,小小苗木已成帶動經濟、富裕百姓的“搖錢樹”。
一株苗木,帶富一方百姓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長孟尖’,又叫‘千里香’,榴蓮香味濃郁!這是兩年樹齡的榴蓮蜜苗,種2到3年就能挂果……”黃忠文果苗電商示範基地的直播間裏,主播熱情推介,螢幕上“想要”“怎麼買”的留言刷屏;隔壁辦公室,基地負責人黃忠文的手機不斷響起,“您有一個訂單,請及時發貨”的提示一個接一個。
“基地有230多畝苗木,主營芒果、荔枝、榴蓮等50多個品種,能滿足不同客戶需求。”黃忠文説,借助電商東風,基地果苗不僅暢銷國內多省,還遠銷黎巴嫩、緬甸等國,讓“靈山好苗”紮根海外。
誰能想到,武利鎮苗木産業也曾有過“成長的煩惱”。漢塘村早有育苗傳統,但品種單一、銷路窄,苗木僅能本地流通,村民守著苗木難增收。2008年,打工歸來的黃忠文返鄉,不走“老路子”:從電商平臺分析需求,引進稀缺新品種,開網店賣苗木。久而久之,“漢塘苗木”名氣漸響,村子成了遠近聞名的“苗木村”。
一人富不算富,眾人富才是真富。在黃忠文帶動下,武利鎮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電商賣苗木,學習電腦操作、鑽研線上運營,一支懂技術、會銷售的“苗木電商隊伍”迅速成長起來。如今,全鎮以銷售果苗為主的網店有2000多家,還催生569家果苗專業公司,形成育苗、銷售到售後的完整産業鏈。
“我們收農戶的苗發貨,既補貨源,又幫農戶增收。”黃忠文介紹,當地政府牽頭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機制:鼓勵土地流轉,從資金、用地、技術上扶持;依託電商接單後,從農戶手中優化配貨;利益聯結上,創新“保底收益+按股分紅”“二次分紅”模式,推行“土地流轉優先返聘”政策。
據統計,僅快遞包裝、苗木嫁接等環節,當地種植戶年均增收1.2萬元,實現“一株苗木帶動一個産業,一個産業富裕一方百姓”的振興圖景。
三産融合,提升産業附加值
驅車至欽南區東場鎮英窩村,廣西嘉駿沉香産業示範基地令人眼前一亮——13萬株沉香樹苗整齊挺立山頭,枝葉舒展,綠浪隨山勢起伏,漾起清新草木氣息。
“基地總面積600多畝,育苗大棚佔地500多平方米,培育著50萬株沉香苗木,長勢喜人。”基地總經理蔣明軍介紹,部分沉香樹歷經3年自然生長、2年打孔結香,樹榦已凝結豐富沉香油脂,逐步進入收穫期。
沉香作為“沉檀龍麝”四大名香之首,兼具藥用、香料、收藏等價值,有“藥中黃金”“香中之王”美譽。2022年,蔣明軍看中欽州優越的氣候、土壤條件及産業扶持政策,將基地選址定在東場鎮。如今,這片山頭不僅披上“綠裝”,更成為帶動鄉村發展、群眾致富的“金山”。
“沉香的花、葉、果、種、木全是寶,渾身都值錢。”蔣明軍深知産業鏈延伸對價值提升的重要性,為了讓沉香物盡其用,距離基地6公里的奇楠沉香加工産業園正加緊建設。目前,産業園內沉香茶生産車間已進入裝修階段,預計今年年底三條生産線就能建成投産,屆時沉香將從“苗木”變身“茶飲”,實現從初級農産品到加工品的升級。
基地壯大讓周邊農戶受益。依託“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基地已帶動60多戶農戶穩定增收。50多歲的李桂香既是基地管理員,月工資約4500元,還在蔣明軍帶動下種了20多畝沉香,成了種植戶。“跟著蔣老闆幹踏實!沉香前景好,等兩年結香後,收入肯定錯不了。”李桂香對未來充滿期待。
在産品展示臺前,蔣明軍展示著沉香珠鏈、沉香酒、沉香香、沉香精油等産品:“能開發的品類多著呢。”他坦言,目前基地沉香苗年缺口達60萬株。
“下一步,我們要全力打造全區領先的沉香種植示範基地,力爭把種植規模擴大到3000畝,還要構建起從選種、培育、種植,到造香、採香、産品加工的完整産業鏈。屆時,沉香産業産值預計可達10億元。”對未來的發展,蔣明軍信心滿滿。
次品到精品,以品質突圍擦亮産業招牌
武利鎮漢塘村的苗農覃萬晴,從事苗木種植10年,近期他平均每天都能賣出300多棵苗木,在忙碌中享受收穫的喜悅。
談及市場變化,覃萬晴感觸頗深:“以前隨便什麼苗都好賣,現在採購商要求品相好、規格統一。”為此,他推行標準化管理,精挑幼苗品種與品相,還嘗試直播銷售,力爭在競爭中立足。
作為武利鎮直播帶貨“第一人”,黃忠文果斷從傳統苗圃轉向花果盆栽精細化培育,開啟以質取勝升級路。“客戶收到弱苗、病苗會退貨,還影響信譽。”品質提升不僅帶來好口碑,更讓“靈山苗木”議價能力顯著增強。
在欽州,重品質的理念滲透到多個特色農業領域。以紅樹林培育為例,欽州市南喬林業有限公司主營紅樹林苗木培育與生態修復,苗圃基地位於欽南區犀牛腳鎮。
針對紅樹林幼苗成活率低的問題,南喬公司與廣西林科院合作,在市林業局種苗站、市林科所指導下,將幼苗成活率從60%提升至90%以上。培育的苗木根系更發達、抗逆性更強。
“苗木主要銷往福建、廣東及區內欽北防沿海三市,為欽北防紅樹林生態修復提供優質種苗。”南喬公司負責人吳傑介紹,還能根據不同海岸帶需求提供定制化品種,實現從“育苗”到“育好苗”的提升。
在百香果苗種植領域,當地強化地理標誌保護與維權。“市場上不少假冒‘欽果9號’(曾用名欽蜜9號)的劣質苗,挂果少、口感差還傳染病蟲害,讓農戶吃虧。”農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欽州一方面推動“欽果9號”申請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制定育苗技術規範與品質標準;另一方面,推動“欽果9號”維權勝訴。
從果苗精細化培育,到紅樹林科學育苗,再到百香果苗維權,欽州破除産業瓶頸,讓“次品”退出、“精品”成為主流。如今,“靈山苗木”“欽果9號”等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提升,贏得市場認可,成為帶動農戶增收、推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堅實基礎。(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康 安 通訊員 蒙高遠 張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