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本次的參賽項目聚焦于空天輕量化超結構減振技術,其核心在於通過‘超材料/超表面’的結構設計,在保持結構輕量化的同時,實現高效、寬頻減振,解決實際工程應用中難以克服的低頻振動抑制問題。”近日,第三屆中國—東盟創新創業大賽團隊組一等獎獲獎代表、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教授李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李冰在第三屆中國—東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現場介紹項目情況 供圖 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
7月30日,第三屆中國—東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本次大賽以“創新合作,成就夢想”為主題,吸引了中國(包含內地、澳門及中國台灣地區)、東盟10國、斯裡蘭卡、孟加拉國、加拿大、美國、英國、巴基斯坦、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斐濟和荷蘭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329 個項目報名參賽。經過層層選拔,19個優秀項目晉級決賽。李冰教授團隊的“空天輕量化超結構減振技術領航者”項目在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最終奪得團隊組一等獎。在將於9月16日舉辦的2025面向東盟國際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上,李冰教授團隊將作為本屆中國—東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代表上臺接受頒獎。
“與行業同類産品相比,我們的技術在核心性能上具有顯著優勢:隔振效率更高,結構更輕量化,適用範圍更廣,同時成本也大幅降低。這種‘輕量化+高效低頻減振’的組合優勢,為産品釋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李冰介紹道,目前該項目主要面向空天領域,涵蓋航天器系統級減隔振、無人機減振設計,以及飛行器關鍵部件的振動控制等。
“在市場前景方面,我們的技術已適配軍工企業、民營企業等多類型客戶,並計劃于2026年起啟動標準化生産。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未來將涵蓋航天器、低空飛行器等多個領域,市場空間廣闊,前景可期。”李冰説。
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李冰表示團隊與廣西及東盟國家的合作空間十分廣闊。例如,在人才共建方面,他期待依託團隊在航空航天、力學等領域的研究積累,與廣西及東盟各國的高校、企業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才聯合培養合作,形成“理論學習-實驗研究-産業應用”的閉環人才培養模式,為區域産業發展輸送持續的人才動力。
“中國—東盟創新創業大賽給我的感受是‘精準對接、務實高效’。它不僅是一個展示創新成果的平臺,更搭建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科技合作的橋梁,讓聚焦硬科技的項目有機會與産業需求和國際資源直接對接。”李冰表示,期待通過大賽實現三點收穫:一是與東盟國家的相關企業、研究機構建立合作,推動技術在區域空天裝備、無人機等領域的應用;二是對接中國與東南亞産業鏈資源,特別是製造與物流環節,完善技術落地的區域供應鏈;三是吸引國際人才加入,共同推動減振技術的迭代升級。(文 林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