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5中國—東盟電力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南寧召開。本屆論壇以“綠能驅動 數智創新”為主題,深入探討了綠色能源轉型與數字化技術融合發展前沿趨勢與實踐路徑,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注入了全新動能。中國和東盟國家有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科研機構和電力企業共400余位代表出席。
論壇現場 供圖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東盟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能源電力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重點與亮點,合作成果豐碩。到2050年,東盟地區能源需求將增加3至4倍,雙方合作前景廣闊。他對未來進一步深化中國—東盟電力合作提出四點倡議:一是加強能源電力投資,共同推動區域能源低碳轉型發展;二是加強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電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三是加強電力技術創新交流合作,為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電力産能合作提供技術保障;四是加強電力人才培養,共同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為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表示,廣西是中國—東盟合作的重要門戶,始終積極推動與東盟各國共建綠色能源項目,深化水電、風電、光伏等多領域協作。在當前全球能源體系向“綠色、智慧、融合”方向轉型和變革的大背景下,廣西將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和RCEP機制帶來的發展機遇,進一步整合資源與技術優勢,全面深化綠色能源合作,與東盟國家構建智慧協同、高效互通的區域能源新體系。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毅表示,多年來,中國華電將東盟地區作為國際業務佈局的重點區域,深耕東盟市場20餘年,在廣西南寧成立華電東盟總部,已成為中國企業在東盟地區最大的發電運營商,在東盟電力投資規模約70億美元,總裝機476萬千瓦,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約1200個。中國華電將深化與東盟企業合作,進一步加大在東盟區域可再生能源投資力度,更好推動電力高端裝備、工程技術服務、人才交流培養等方面的合作共贏,助力東盟區域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老撾工業與貿易部副部長佔塔布恩·蘇卡隆指出,老撾與中國的能源互聯互通項目不僅對兩國間的合作意義重大,更是對整個東盟地區穩定、融合、走向綠色未來影響深遠。老撾擁有豐富的河流、風力、光伏資源,清潔能源潛力超過6000萬千瓦。老撾政府正推動將這一優勢轉化為區域資産,打造區域“電池”,而與中國的互聯互通正是激活該“電池”,惠及整個東盟區域的關鍵。
廣西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萬國成表示,本屆論壇發佈的“大瓦特—老撾語能源行業大模型”和“大瓦特—天璇阿度氣象新能源大模型”兩項能源行業AI大模型,是中國與東盟在能源數字化、智慧化合作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將助力東盟國家綠色能源高品質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廣西電網公司與廣西大學聯合籌建了中國—東盟能源學院,以“兩基地一聯盟”為工作主線,匯聚各方資源,構建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平臺,為區域能源轉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隨後的主旨發言和專題演講環節中,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通訊院士、東盟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朱繼忠,柬埔寨王國副國務秘書索密·速莫妮,國家能源局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特約顧問謝小平,越南國家電力公司技術安全部主任謝俊英,華電廣西能源有限公司東盟總部事務協調辦公室主任郭剛等嘉賓圍繞論壇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論壇期間還舉行了能源AI大模型發佈儀式和中國—東盟能源學院理事會成立暨2025級留學生開學儀式。參會代表共同見證了中國與東盟國家在電力數智創新和人才交流方面的合作成果。此外,論壇同期還召開了中國—東盟水力發電可靠性管理技術交流研討會和中國—東盟電力産教融合研討會。(文 蔡俊聰 實習生詹偲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