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主辦的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于9月17日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B2、D3展廳開館。
首次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的堯山實驗室,以“汝瓷與坭興陶千年對話,平頂山與欽州山海情深”為主題,帶來“除醛汝瓷”“磁發汝瓷”兩項創新成果。實驗室陶瓷課題組負責人郭齊飛就參展亮點、核心技術、東盟合作及未來規劃等內容,接受了媒體採訪。
堯山實驗室展位 供圖 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
首秀先進技術展:聚焦“科技賦能”傳統陶瓷
郭齊飛介紹,此次重點展示“除醛汝瓷”和“磁發汝瓷”,核心是將傳統陶瓷工藝與前沿納米材料技術深度融合。“我們並非單純展示傳統陶瓷藝術,而是聚焦‘科技賦能’,用現代納米材料技術提升傳統陶瓷的性能與應用邊界,為其注入新的科技內涵,期待與東盟及全球同行交流合作。”
除醛汝瓷展品 供圖 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
核心技術:納米材料賦予陶瓷“智慧功能”
“除醛汝瓷”與“磁發汝瓷”的突破,源於兩項關鍵納米技術。郭齊飛解釋,“除醛汝瓷”的釉面負載納米光催化材料,在光的作用下,能像“綠葉光合作用”一樣,將甲醛分解為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實現持續空氣凈化;“磁發汝瓷”則通過複合磁性納米材料與汝瓷結合,穩定産生與人體和諧的微生物磁場,模擬巴馬溶洞等天然健康環境的物理特性,助力促進人體微循環和新陳代謝。“我們就是要通過現代科技,讓古老汝瓷成為服務現代人健康與高品質生活的智慧材料。”郭齊飛説。
東盟合作:技術授權與聯合研發雙軌並行
針對東盟市場在綠色建材和智慧家居領域的旺盛需求,郭齊飛表示,實驗室計劃通過兩種模式開展合作:一是技術授權,將核心納米光催化材料等技術授權給東盟本土領先陶瓷或建材企業,實驗室提供材料與標準,合作方利用生産線和渠道實現量化生産銷售;二是共建研發實驗室,與當地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合作,結合東南亞高溫、高濕氣候特點,聯合研發適配當地的陶瓷新配方、新産品。
下一步,實驗室將優先選擇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市場需求明確的國家,與1-2傢具備實力的合作夥伴啟動試點項目,以技術授權或共建研發中心為首要合作形式,同時推動産品獲得東盟綠色認證,參與行業標準討論,為長遠合作奠定基礎。
未來規劃:AI賦能陶瓷研發生産全鏈條
郭齊飛透露,實驗室正積極利用人工智能賦能陶瓷産業,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通過AI分析數據、預測新材料配方,加速新型科技陶瓷研發速度;二是利用AI實時監控控制窯爐等設備,自動調整參數,優化生産工藝,提升産品品質、良品率並降低能耗;三是結合AI與3D列印技術,實現陶瓷的個性化定制生産。“AI能讓陶瓷研發生産從憑經驗變為靠數據驅動,為整個陶瓷行業注入新活力。”郭齊飛説。
據悉,本屆先進技術展展示面積約3400平方米,匯聚了來自國內外的50多家參展單位170多個項目,重點展示人工智能、綠色技術、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呈現中國—東盟科技合作的新進展與新突破,為深化中國—東盟科技領域務實合作、共享創新機遇搭建起高效對接平臺。(文 詹智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