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五場),主要介紹梧州市“聚焦港産園聯動,打造‘東融’樞紐門戶城市”相關情況。

發佈會現場
據介紹,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十四五”廣西開放發展的重大戰略,梧州市積極對接大灣區産業體系,主動拓展大灣區市場,建好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對外開放平臺,推動梧州成為大灣區産業轉移集聚地、交通暢聯銜接地和休閒康養目的地,“東融”樞紐門戶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2021—2024年全市經濟年均增長6.5%,今年上半年GDP增長6.8%,保持了經濟持續較快增長態勢。
“十四五”以來,梧州市聚焦融入大灣區産業體系,積極承接産業轉移,工業産業呈現出結構優化、量質齊升、發展較快的良好態勢。一是工業規模實現了量的突破,工業産值從2020年的1135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855億元,年均增長了12.7%,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1017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二是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從2020年的459家增加到2024年的670家,增長了46%。三是工業用電從2020年的59.4億千瓦時增加到2024年的84.8億千瓦時,年均增長9.3%。工業的快速增長成為“十四五”梧州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梧州市提出“十四五”將梧州港建設成為吞吐量超億噸的西江內河大港,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創造便利的物流條件。修編《梧州港總體規劃(2035年)》,重新核定了15個作業區的功能定位、27段港口貨運岸線規劃;加快推進梧州港赤水、塘源、平浪三大作業區碼頭泊位建設。2021年以來新增1000噸級以上泊位12個、3000噸級泊位10個;構建“水公鐵”多式聯運交通網絡體系,2021—2024年梧州港貨物吞吐量年均增長22%,2024年港口吞吐量達到1.09億噸,提前1年實現“億噸大港”目標。
在深化園區體制改革方面,“十四五”以來,梧州市委、市政府將園區建設、産業發展與港口佈局統一規劃、統籌推進,推動了港産園一體發展。明確赤水作業區服務臨港經濟區,塘源作業區服務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平浪作業區服務不銹鋼産業園區。2024年,三個園區規上工業總産值較2022年改革前增長27%,梧州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長22%。
西江生態治理和保護,是築牢中國南方生態屏障的重要舉措,也是梧州對接和融入大灣區的具體行動。為此,梧州全面落實林長制、河湖長制,從嚴從實抓好中央、自治區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縱深推進涉重金屬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水污染等領域問題排查整治,全市累計排查發現涉重金屬風險問題313個,目前已完成整改308個,整改完成率達98.4%;建立跨地區“西江生態黨建協作機制”,先後解決一批船舶收污治污、碼頭雨污直排、航道擁堵等難點問題,以黨建聯建共建凝聚守護西江生態合力。
下一步,梧州將搶抓人工智能賦能産業發展的新機遇,統籌建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兩個生態”,持續唱響高品質發展主旋律,加快建好廣西東大門,努力為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貢獻更多梧州力量。(文/圖 傅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