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全區發展改革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企業與金融機構實現精準、直接的溝通對接。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供圖)

廣西北投低空經濟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全區發展改革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獲得銀行授信,實現業務板塊快速擴張。 (廣西北投低空經濟投資有限公司供圖)

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銅系統工藝及數字化升級項目通過全區發展改革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獲得銀行資金支持。目前,該項目已建成投産。 (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供圖)
“以前找銀行貸款,需要經過複雜程式和漫長流程。現在,全區發展改革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直接將我們與銀行對接起來,省了許多週折。”在8月29日舉辦的全區政金企融資對接大會現場,一企業相關負責人道出了眾多企業的心聲。這場對接會,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促成22筆企業與銀行的融資意向簽約,授信金額919億元。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為了暢通企業融資渠道,服務實體經濟,我區創新建立全區發展改革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打通銀企信息壁壘,強化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供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機制運行一年多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共計舉辦融資對接活動23場,推送重點項目6799個,總投資7.31萬億元,融資需求3.69萬億元,促成項目獲授信超6500億元,為我區擴大有效投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産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1 打破信息壁壘,銀企雙向奔赴
“像我們這樣融資經歷少的企業,對市面上各個銀行的融資産品和服務了解不足,不清楚從哪些渠道能夠真正快速獲得資金支持。”不少企業相關負責人坦言,信息掌握不充分是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信息不對稱同樣困擾著不少銀行。由於企業較為分散,銀行在尋找貸款客戶、獲取項目融資需求上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
如何疏通這樣的堵點卡點?2024年2月,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建立了全區發展改革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將全區重點投資項目融資需求清單、開竣工項目清單推送給銀行金融機構,並面向業主單位發放重點投資項目服務手冊、金融服務手冊,通過舉辦項目融資對接活動、項目推介路演等方式,搭建起銀企互動、高效對接的橋梁,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就像‘項目紅娘’,既要摸清企業的‘擇偶意願’,還要讀懂銀行的風控底線。”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解釋説,該機制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及時收集發佈重點建設項目清單及融資需求,通盤考慮有融資需求的企業、項目,以及各個銀行的融資産品、服務,將企業、項目根據其所屬行業、規模及需求特點,精準匹配合適的金融機構,增強對接實效。
“此外,我們還提前梳理並篩選項目,將有可能較快達成簽約的優質項目優先推送給銀行做前期對接,這些項目通常是前期工作等比較成熟的重點項目,相當部分已獲得中央或自治區各類資金或政策的支持,投貸聯動的效率自然更高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部門的前置篩選讓金融機構少走彎路,優質項目也能更快獲得資金滋養。
對此,南寧市一企業相關負責人感慨:“政府搭建平臺讓我們與金融機構直接對話,為我們尋找融資支持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少銀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依託政府提供的項目清單、企業融資需求信息等,銀行能夠有效節約信息收集成本,縮減中間環節,降低獲客成本,大幅提升融資服務效率。
當前,我區項目融資對接活動已常態化舉辦,實現“月月有活動,周周有對接”,讓銀企互動從“偶爾碰頭”變成“日常往來”。目前,我區創新開展了多種形式對接活動,不僅有規模較大的融資對接大會,還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短平快”的融資信息發佈會、吹風會、線上分享會等形式多樣的小型對接活動,不到半天就能完成政策解讀、項目推介和一對一洽談等,不少企業和銀行甚至當場達成融資意向。
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區已舉辦8場大型政金企融資對接活動,累計發佈項目4641個,總投資達3.57萬億元,融資總需求1.81萬億元,促成簽約授信超3500億元,交出一份亮眼的“融資成績單”。
2 資金精準滴灌,潤澤重點領域
在廣西北投低空經濟投資有限公司的庫房內,一批新採購的無人機整齊排列,技術人員正專注地調試,準備將其投入實際應用。
“今年5月,我們通過政金企融資對接機製成功獲得中信銀行6000萬元授信。”該公司業務經理覃甜甜介紹説,在機制的積極協調下,數家銀行機構快速對接、高效響應企業融資需求,使該公司在較短時間內獲得了關鍵的資金支持,“這筆資金為我們實現業務板塊快速擴張提供了重要保障。”
這一案例正是廣西精準引導金融資源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生動寫照。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廣西正緊密結合國家推動“兩新”建設、擴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等政策導向,將製造業、科技創新等領域作為金融支持的重點方向,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題,推動重點項目、重點企業與金融資源實現有效對接,促進産業政策與金融政策深度融合。
為提升融資服務的專業性和針對性,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部門還根據不同領域特點,分專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精準對接活動。已先後舉辦“兩重”“兩新”、自治區重大項目等領域數場重點項目專題融資對接會,以及人工智能場景應用路演等特色活動,持續增強銀企雙方的匹配度。
這些舉措已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區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7.11%,科技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1.88%,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再貸款項目授信總額達703億元,規模排名位居西部第2。
不同行業領域、甚至不同企業對於金融服務的需求往往“千人千面”。當前,機制積極引導全區多家銀行聚焦不同行業和類型的企業差異化、多樣化融資需求,鼓勵銀行機構“量體裁衣”,創新開發更多符合企業和市場需求的金融産品,積極推動金融服務從“標準化”向“定制化”轉變。
2024年,廣西智慧鑫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為開拓業務板塊,啟動新建年産50萬噸再生鋁合金高端智慧化産業項目。但是,巨大的資金缺口成為企業推進項目建設的頭號難題。“考慮到企業項目建設週期長、資金需求大,但企業項目啟動資金和抵押物不足等情況,我們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提高授信額度。”桂林銀行梧州分行客戶經理廖隆慶説,通過建立重點項目“一戶一策”差異化信貸服務機制,銀行能夠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融資方案,確保金融服務與項目建設節奏相匹配。
“對企業支持,不僅要‘輸血’,更要‘造血’。”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區鼓勵企業拓展傳統信貸服務,積極探索其他融資方式。例如,多次召開專場股權對接活動,推動私募基金、天使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等各類資本向處於種子期、初創期和成長期的企業傾斜,將投行思維貫穿于産業發展、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等經濟工作各環節,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良性發展新格局。
3 強化跟蹤服務,實現長效賦能
“政府依託機制幫助我們找到最優的、融資成本最低的方式,解決了困擾公司多年的財務問題。”時任廣西農投糖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黃毅回憶道,早些年,公司日常經營有較大資金需求,但是高昂的融資成本讓公司犯了難。“去年,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反映了我們的融資需求和經營難處。”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接到訴求後,依託機制協調多家銀行上門調研,並提出了一攬子針對性解決措施。“在機制的推動下,我們與三家銀行初步敲定共10億元低息貸款,綜合利率降至約3.5%,預計每年貸款利息費用能減少上千萬元;同時,引導其他金融機構同步降息,這讓我們整體的融資成本大大降低。”黃毅説,不僅如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還幫助其設備更新改造項目申請到1200萬元節能降碳專項補貼,極大降低了公司項目的建設成本。
這本“實惠賬”的背後,是廣西持續深化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的成功實踐。“機制不是‘一次性服務’,而是‘長期陪伴’。”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工作機制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全程跟蹤的運行理念。
“我們不做‘一推了之’的‘甩手掌櫃’,要盯著資金落地、看著項目見效,真正打通融資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從企業提出融資需求,到金融機構授信審批,再到資金最終投放,機制將全程跟進服務,推動銀企雙方在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下盡可能達成合作。
為了讓融資服務不僅“來得順”,更能“留得住、發展好”,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部門還定期組織業務輔導,圍繞項目謀劃、資金申報等關鍵環節,為項目業主等講解政策要點,讓企業真正讀懂政策、會用政策。
“以前看政策文件像‘看天書’,哪些補貼能申請、需要什麼材料,一點頭緒都沒有。”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代表説,通過專家的現場講解和案例分析,她不僅理清了技術改造補貼的申報流程,還根據專家的建議調整了項目規劃,該公司銅系統工藝及數字化升級項目成功納入國家技術改造再貸款貼息支持清單,同時拿到了銀行15億元的貸款額度,“政策用好了,企業發展的步子邁得更穩了。”
如今,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日益成為協調各類融資堵點問題、政策宣貫、智庫支持的重要平臺,其服務鏈條正不斷完善。
在這一機制的護航下,越來越多企業不僅能順利拿到解決企業燃眉之急的“及時雨”,更能獲得覆蓋企業初創、成長、升級全生命週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這種“政府搭臺、部門聯動、市場運作、多方共贏”的良性互動,不僅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成為廣西穩投資、促增長、強實體的重要支撐,為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西將繼續優化全區發展改革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推動金融資源更精準、更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為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提供更強有力的金融支撐。(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郭亞瓊 通訊員 王志瑩 鞠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