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科技賽道,金融如何出新
來源:廣西日報  |  2025-10-20 14:03:18

競逐科技賽道,金融如何出新_fororder_8963009_huanghn_1760594201446_b

東盟國家代表實地考察潤建股份有限公司五象雲谷智算中心。(自治區科技廳供圖)

競逐科技賽道,金融如何出新_fororder_8963012_huanghn_1760609482008_b

北海市一家企業在金融支持下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為西部陸海新通道航運載體提供關鍵材料支撐。(興業銀行南寧分行供圖)

競逐科技賽道,金融如何出新_fororder_8963018_huanghn_1760594081384_b

南寧初芯技術積體電路設計有限公司員工在工作中。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孟振興/攝

競逐科技賽道,金融如何出新_fororder_8967433_huanghn_1760688906406_view_b

多家廣西金融機構已在南A中心設立服務站,為入駐企業提供便利金融服務。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周軍/攝

  發展新質生産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將科技創新轉化為新質生産力,才能真正釋放出強大的經濟新動能。金融資本正是支撐高水準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石。

  廣西科技創新勁頭如何?金融業如何突破傳統信貸邏輯、打通融資阻礙,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系統性成長支持?近期,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深入全區各地産業一線探訪,看廣西金融業如何書寫好“科技金融”答卷,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關鍵領域,促進“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

  1 增強創新研發底氣 逐浪未來産業藍海

  眼下,科技創新領域最火的話題莫過於人工智能。

  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人工智能展上,潤建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曲尺生態運營體系、曲尺行業大模型、東盟應用智慧體等AI前沿技術,累計吸引觀展嘉賓數千人次。

  廣西確立的“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人工智能發展路徑,驅動越來越多廣西人工智能企業“走出去”。作為先行者,潤建股份已率先出海,在東盟國家合作建設智慧園區。

  企業搶灘境外市場,要面臨對外投資、跨境融資、結算匯兌等棘手問題。交通銀行廣西區分行創新推出“離岸直貸/境外貸款+外匯套保/小幣種匯兌+數字貨幣橋”等匯、兌、融一體化服務方案。

  “從便利跨境結算,到提高匯兌效率,再到擴大融資來源,交行為我們提供了跨境結算融資新模式。”潤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財務總監黃宇告訴記者,這套方案無需通過美元匯價折算,成本更低、風險更小、效率更高,離岸貸款也幫助公司解決了境外融資難、貴、慢的痛點。

  科技創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如何用金融活水解科技型企業近渴?

  記者走進位於南寧的中國—東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看到,在運行指示燈的明滅閃爍中,智算集群將超5000PFlops的算力輸送到東盟各國,為當地人工智能項目提供強大支撐。“得益於廣西金融機構設在中心的金融服務站提供的資金支持,我們AI教育系統成功進入越南近百所學校。”一家科技公司負責人説。

  今年以來,不少廣西科技型企業負責人都有這樣共同的感受:“科技創新這個第一生産力,吸金能力越來越強。”

  他們的信心和底氣,來自國家和地方接連出臺的各項政策保障和金融資源傾斜。

  8月21日,中國銀行廣西區分行發佈《支持廣西人工智能産業鏈發展行動方案》,計劃未來五年提供300億元專項綜合金融支持。

  10月11日,廣西召開金融賦能人工智能産業高品質發展座談會,提出要立足“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差異化發展路徑,構建相適應的綜合金融體系。

  廣西先後出臺《廣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廣西金融支持人工智能産業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在區級層面建立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融資支持體系,強化“股貸債保租”聯動金融服務。

  信貸是大部分科技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廣西用好央行低成本資金,推動發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182億元;實施再貸款再貼現專項支持計劃,1—8月累計支持科創企業91.58億元。

  廣西銀行保險機構紛紛在科技資源集聚地區設立科技支行、保險科技支公司等特色專營機構,從資源配置、信貸審批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更精準高效地服務科技型企業發展。如今,遍佈全區14個設區市的80余家科技支行,超1700人的專業服務團隊,成為服務廣西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

  政策引導下,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斷涌入科技創新領域。

  截至2025年8月末,廣西科技貸款餘額6829.80億元,同比增長11.65%,高於各項貸款6.7個百分點。2025年1—8月,“桂信融”平臺累計服務63家人工智能規上企業融資42.29億元。

  中國銀行廣西區分行、廣西北部灣銀行等機構已為潤建股份、邁越科技等超百家人工智能企業提供貸款餘額超80億元。

  2 解決科創融資痛點 打通一條資金路

  傳統信貸授信模式與科技型企業“小、散、專”和“短、快、急”的融資需求特點不完全適應,是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點之一。

  而且,科技創新活動具有高風險、輕資産特徵,面對賽道多、鏈條長、不確定性高的科技型企業,商業銀行如何看得見、看得懂、看得準客戶,成為當前經濟形勢下一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一場金融服務理念和模式的重構在銀行業內掀起。

  柳州,廣西易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內,一台臺新能源汽車電池散熱器、汽車空調散熱器經過品質檢測後,陸續發往全國各地。“這些年公司能把握好發展機會,全靠科技金融服務的大力支持。”易德科技董事長王光意感慨。

  與大多數快速成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樣,這家專注于液態熱管系統研發的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曾經歷“成長的煩惱”——訂單接踵而至,可公司自有資産無法滿足抵押貸款要求,流動資金短缺。

  中國農業銀行廣西柳州柳北支行了解到易德科技的困難後,委託第三方公司對企業兩項核心專利價值進行評估,採用專利權質押作為核心擔保方式,打破傳統依賴固定資産抵押方式的局限,僅用5個工作日便完成一筆專利質押貸款的審批與投放。

  “幫助科技型企業憑‘技’融資是農行努力的方向。”農行柳北支行副行長梁福成説,在制度設計得當的條件下,技術專利完全能夠成為比廠房設備更具價值的“硬通貨”。

  多家商業銀行在完善差異化科技金融服務中引入科技手段,簡化貸款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讓“知産”快速變“資産”。

  在北海,興業銀行南寧分行創新採用“技術流+碳減排”雙維評價體系,為鐵山港(臨海)工業區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環保升級需求量身定制融資方案,目前已完成項目授信2.32億元並投放首筆貸款1850萬元。

  興業銀行南寧分行戰略客戶部戰略客戶科科長劉英琴介紹,“技術流”授信評價體系從發明專利、科研團隊、技術優勢等15個維度對企業科技創新實力“精準畫像”,有效解決企業無法提供足值抵押物的難題,自“技術流”上線以來,全行累計辦理相關融資超193億元。

  企業要貸款,並非只能找銀行。廣西積極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增信、分險、仲介”作用,撬動金融資源為科技型企業“輸血賦能”。

  今年3月,南寧初芯積體電路設計有限公司通過廣西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獲得500萬元貸款擔保,享受0.8%的優惠年擔保費率,以更低的融資成本解決了公司在維修屏板塊中的資金需求。有了金融的托舉,這只從南京飛到南寧的“金鳳凰”,將依託自身技術優勢,在顯示驅動晶片國産化替代和半導體産業創新發展領域振翅高飛。

  3 破解融資渠道單一 構建一個生態圈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的硬科技賽道上,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單一金融産品,而是一整套“相信未來、參與成長”的服務機制。

  科技型企業普遍需要經歷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階段相應金融服務需求也有所不同。金融服務能否“接得住”,極大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轉化效率和發展後勁。

  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是金融體系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一環。

  今年5月,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聚焦創業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等方面提出舉措,為科技金融制度安排和工具創新指明方向。

  在廣西,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包含撮合、投行、信貸等在內的全生命週期綜合性金融服務,已成為不少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服務的“標配”。

  從初創期500萬元授信的雪中送炭,到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後提供2億元專屬額度,桂林恒保健康防護有限公司的成長路上,始終有中信銀行南寧分行這個好夥伴。

  中信銀行南寧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面向科技型企業創新推出“投貸聯動+知識産權質押”綜合方案,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定制“研發貸”“人才貸”等專屬産品,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通過“科技信用貸+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模式幫助23家初創企業獲得首貸,在柳州智慧製造産業園以“設備融資租賃+研發費用融資”組合措施,支持一家機器人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9月19日,2025中國—東盟人工智能資本對接會舉行,招商銀行南寧分行正式推出廣西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服務體系,依託全國服務網絡、多元投資人庫及數字化平臺,精準對接資本與人工智能産業需求。招商銀行南寧分行深度構建企業生態朋友圈,打造“基金+園區+産業”一體化服務模式,推動形成“資金鏈、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相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務生態。

  金融與産業深度融合,讓科技金融真正成為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催化劑。

  自今年2月廣西政府投資基金大會召開以來,廣西人工智能領域基金集群加速形成。目前廣西已設立100億元人工智能産業投資基金,出臺系列扶持政策,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加快産業集聚。

  “我區將發揮廣西人工智能産業基金等母基金資源整合能力,加快在人工智能細分領域設立子基金,爭取用2年左右時間構建總規模不低於50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集群。”自治區財政廳相關負責人透露。

  自治區黨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廣西將立足面向東盟的優勢,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以服務好中國企業出海東盟為重點,探索開展金融支持人工智能政策先行先試,抓好一批金融支持的AI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區域企業培育,打造一支專業“AI+金融”人才隊伍,打造面向東盟的“AI+金融”融合發展特色品牌。

  以金融為翼,追逐科技創新之光。當越來越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産業藍海,必將為廣西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譚卓雯)

編輯:劉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