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底線 聚強力 解難題 ——貴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來源:貴州日報  |  2021-12-27 08:49:16

  “十四五”開局之年,一張張擁抱新生活、新變化的幸福笑臉,遍佈貴州大地。

  烏蒙山下的小山村笑了。地處黔西市化屋村的烏江源百里畫廊鄉村旅遊持續火爆,“今年村裏大變樣,遊客越來越多,我家開辦的農家樂凈收入超10萬元。”楊國妹快人快語。

  麻山深處的邊遠地笑了。今年6月,作為派駐望謨縣油邁鄉平卜村第一書記廖基政,接續傳好脫貧攻堅的接力棒,帶領鄉親種植芒果、板栗上萬畝,惠及92戶脫貧戶。

  武陵山區的新家園笑了。“家門口就能上班,蠻好!”在碧江區矮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業幫扶車間,肖艷芳和眾多搬遷群眾一起,用勤勞的雙手編織幸福的生活。

  …………

  苦瘠不再,新程已啟。這一年,貴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關於“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指示,全省黨員幹部“出列再入列”,人不下馬、馬不卸鞍,繼續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以高品質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堅決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住、提升好,向著新生活奮勇前行,續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

  持續鞏固“3+1” 守好脫貧底線

  “如果沒有這筆錢,全家又要回到過去了。”歲末年初,威寧自治縣麼站鎮香廠村村民朱習光説起1.68萬元的理賠金,仍然很激動。“一部分給孩子讀書做生活費,剩下的買了一頭牛餵養。”

  2020年,朱習光一家摘掉了多年的“貧困帽”,生活有了起色。但因大女兒讀職校,老二老三讀中學,生活開支加大後,全家一下子又回到貧困邊緣。

  為幫助朱習光一家穩定脫貧,村裏讓他擔任村民小組長和保潔員,每月有五六百元收入,並把他家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每月有低保資金2500余元。當地政府還給他家購買了“防貧保”,今年9月保險公司給朱習光一家理賠1.68萬元。

  原來,針對“三類重點人群”因病、因學、因災等突發嚴重困難容易造成致貧返貧風險的問題,威寧為6.51萬名風險人口購買“貧困人口返貧掉線責任保險”,築起阻斷返貧的“攔水壩”。

  強化機制,兜牢底線。

  動態監測、線上預警、線下核處……今年以來,貴州率先開發建設防貧監測信心平臺,持續健全防止返貧的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目前全省共識別監測對象10.81萬戶42.85萬人,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10.3萬戶41.42萬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安順市製作“兩卡一袋”(鞏固脫貧成效卡、易返貧致貧監測戶明白卡和連心袋),以縣(區)為單位組織基層幹部深入鄉村,採集全市脫貧戶和監測戶信息,鑄牢防貧監測網。

  穩定政策,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貴州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出臺《關於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鞏固“3+1”保障成果——

  完善優化控輟保學機制。確保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不失學輟學。

  落實分類自主參保政策,實行“三重醫療保障”,實現動態應保盡保。全省脫貧人口就診1703.09萬人次、報銷66.7億元。

  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對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實行動態監測,建立農村危房安全動態管理機制。

  持續加強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開展農村供水保障風險隱患排查,探索農村飲水安全持續保障長效機制。

  “扶上馬送一程”。今年以來,貴州全力做好思路、産業、機制、政策、工作等多方面銜接,確保脫貧人口和摘帽地區在鄉村振興中不掉隊。

  完善“五個體系” 提升脫貧亮色

  每天早上八點半,從江縣貫洞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美娥社區,祖英刺繡有限公司的就業幫扶車間機器就開始飛轉,繡娘們開始新的一天工作。

  “來這裡工作半年多了,現在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資。”石錦先是來自從江縣慶雲鎮的一名易地扶貧搬遷戶,2019年搬到美娥社區。“國家政策真是好,不僅讓我們住上了新房,還幫助在家門口找工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樓上住房,樓下工廠。”刺繡公司負責人韋祖英介紹,廠房佔地5600平方米,主要生産民族服飾刺繡品、民族銀飾、民族繡花鞋等。自去年3月落戶美娥社區後,就業幫扶車間共解決就業300多人,帶動60余人居家就業。

  “十三五”期間,貴州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92萬人。為鞏固成果,貴州持續深化搬遷安置點“五個體系”建設,統籌財政專項資金50.5億元,金融信貸資金86.91億元用於安置點基礎設施補短板和産業發展,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在滿足搬遷群眾就醫、就學等需求的同時,推動養老服務、兒童託管、文娛服務等功能實現全覆蓋。

  就業幫扶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區為重點,加大就業創業、産業配置、技能培訓等支持力度。根據安置區規模、分佈和搬遷群眾年齡結構、就業能力等,分區佈置産業,分類解決就業。

  這一年,各地抓緊抓實脫貧群眾穩崗就業——

  遵義市設置管理單元180個,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5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點)17個、就業幫扶車間(基地)270個。累計完成搬遷勞動力就業創業9.34萬人,實現搬遷勞動力家庭戶均就業2.1人。

  六盤水市有序引導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結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道路管護、高標準農田整治等“剛需”,合理開發公益性崗位,確保半勞動力、弱勞動力充分就業,持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黔南州聚焦重點群體,構建就近就地就業、勞務輸出就業等模式。今年以來,全州累計開展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培訓146.28萬人次,統籌城鄉職業技能培訓6.92萬人次,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12.85萬人。

  …………

  就業由保脫貧向全面提高品質轉變。今年以來,在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建有就業幫扶車間1082個,搬遷群眾已就業93.26萬人,實現有勞動力搬遷家庭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的目標。

  深化粵黔協作 鞏固脫貧成果

  “每天要發出27萬餘枚雞蛋,從基地直達在東莞的松桃農特産品冷鏈儲存倉後,分銷到各個市場。”12月21日,松桃自治縣沙柳村現代化生態蛋雞養殖示範基地負責人李錦仁介紹。

  松桃雞蛋“昂首闊步”的底氣源自東部市場保障。

  今年以來,松桃搶抓與廣東東莞協作新機遇,以需求側為抓手,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市場信息交流機制,完善物流運輸渠道,讓高品質農特産品不斷“出山入海”。

  “廣東市場+貴州産品”。截至10月底,松桃已實現東部省份採購、幫助銷售松桃農畜牧産品和特色手工藝産品金額達1.11億元。

  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的精心指導下,我省加強與廣東省溝通對接,制定出臺《貴州省落實“十四五”時期粵黔東西部協作協議工作方案》,標誌著粵黔將攜手共譜新發展階段東西部協作新篇章。

  自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開啟,粵黔兩地重點圍繞“廣東企業+貴州資源”“廣東研發+貴州製造”“廣東總部+貴州基地”“廣東市場+貴州産品”的“4+”模式,健全協作機制,拓展協作領域,優化協作方式,確保平穩過渡、有效銜接。

  深化協作,成果豐碩。

  這一年,廣東省投入財政援助資金34.43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506個,援建幫扶車間547個;實施“一縣一園”計劃,共建産業園88個,入駐企業193個。

  這一年,向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1.2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506個。

  這一年,協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149個,持續開展消費協作“七進”,幫助貴州銷售農産品、特色手工藝産品174.14億元。

  全面推動,鞏固拓展。

  今年以來,廣州市對畢節市199所學校、30所醫院開展幫扶活動,在畢節脫貧縣(區)共建立示範性學校13所、示範性醫院7所。

  銅仁市積極推動“4+”模式,産業園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市級、10個區縣與結對城市各共建1個産業園區;新增引進落地企業38家。

  咬定目標,久久為功。“十四五”開局之年,貴州奮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乘勝勢、強氣勢,保持攻堅的拼勁和闖勁,昂首闊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勇軍)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