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就業“組合拳” 貴州築牢搬遷群眾後續保障
來源:貴州日報  |  2021-12-29 09:53:14

  “社區介紹我到服裝廠上班,丈夫在物業公司工作,在家門口每個人都能掙到3000多元。”談起現在的生活,家住天柱縣聯山街道幸福社區居民姜紅春高興地説。

  在聯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像姜紅春這樣有穩定就業增收的搬遷群眾有很多。作為全省集中安置搬遷群眾2萬人以上的安置點之一,聯山安置點共有搬遷戶4717戶20234人。為讓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實現創收,聯山街道組建了職業農民、宴席承辦、建築施工、家政家務服務隊,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種類豐富的職業技能培訓,讓“4支隊伍”成員輸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今年以來,天柱縣創新多種方式,在搬遷安置點設立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和就業創業孵化園,組建就業專班,建成100平方米就業服務大廳,為搬遷群眾提供政策諮詢、求職登記等“一站式”服務。同時,運用數智化管理,在搬遷安置點推廣使用“智慧就業APP”,實現“指尖上就業創業”。目前,“智慧就業APP”累計訪問瀏覽量達70000余次。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搬遷後續扶持最關鍵的就是就業。今年以來,我省堅持把促進搬遷群眾穩崗就業放在首位,省生態移民局、省人社廳等六部門出臺了《關於切實加強就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指導各地持續做好搬遷勞動力就業幫扶。並採取加大勞務輸出、跟蹤監測、技能培訓、專項幫扶留守勞動力、引進適合搬遷群眾特點企業等措施,全力抓好穩崗就業工作。

  寒冬已至,但位於玉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的飛鳳社區“微工廠”玉屏友聯手袋加工廠卻是一片忙碌景象。

  説到樓下開辦的“微工廠”,最高興的莫過於住在這裡的搬遷戶。“來這裡工作半個多月了,現在,一天能做1000多個,3分錢一個,一天能掙40多元。”搬遷群眾李繼芬説。

  為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服務工作,皂角坪街道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引進了“微工廠”,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我們引進扶貧微工廠,以更好解決搬遷戶的就業問題,讓他們樓上居住、樓下就業,收入有保障,幸福感得到增強。”皂角坪街道經發辦負責人吳培寬説。

  “十四五”時期,貴州持續提升搬遷群眾穩定就業品質,多措並舉確保穩崗就業,實現就業扶持體系多樣化,持續提升易地扶貧搬遷産業配套水準,因地制宜統籌謀劃一批産業項目,建立健全適合搬遷勞動力特點的産業體系,打造形成地方特色優勢的産業集群,大力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為搬遷勞動力穩定就業提供保障。截至11月底,貴州有搬遷勞動力家庭41.38萬戶99.24萬人,已就業41.38萬戶93.25萬人,佔搬遷勞動力總數93.96%。(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悅)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