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娘娘山:一路風景 一路歌
來源:天眼新聞  |  2022-01-25 08:48:33

  來到普古鄉舍烹村那年,張小三53歲。因家裏有六姊妹,自己排行老三,故母親取名“張小三”。

  2012年,同煤炭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張小三,與廠裏一批老職工從盤州淤泥鄉的洗煤廠出來,應著老闆陶正學“黑”轉“綠”的號召,毅然踏上了一條農旅開發的新道路。

(中首)六盤水娘娘山:一路風景 一路歌

  那時的舍烹村,是落後和偏遠的代名詞。群山連綿下,“頭頂娘娘山,腳踏六車河,誰人識得破,銀子用馬馱”的順口溜在當地廣為流傳,一眼望去,滿是數不盡的貧窮與閉塞,“老火!路都是爛糟糟的,老火得很。”

  時隔多年,回想起初來乍到的境況,儘管説話口齒並不清晰,但張小三擲地有聲的“老火”,足以揭示當年萬事開頭的百般難處。

  “以前總愛開玩笑,説來我們舍烹的路很安全,都是裝了‘軌道’的,爛泥巴路經過摩托車的車轍碾壓,自動辟出來一條自然‘軌道’,後面老老實實跟著道走就行。”普古鄉舍烹村黨支部書記陶永川笑著自嘲,“去趕場,走路要花三個多小時,現在開車一個小時就能到紅果。”

(中首)六盤水娘娘山:一路風景 一路歌

  聽著陶永川的“軌道”感慨,張小三感同身受般笑了。作為最早跟著陶正學來建設娘娘山景區的“先頭部隊”,他曾上山種過樹,也下地扛過桿,各種雜活兒都一一不落地參與過。

  “一根獼猴桃桿重69公斤,那時村裏規劃種植獼猴桃地,他扛上扛下,肩膀都磨破了。”陶永川説。

  後來,承著“三變”改革的步伐,舍烹村上下齊心,加之無數張小三們踏實和辛勤的努力,這裡從一片爛泥溝變成了遠近聞名的風景區,沉睡的資源得到盤活,省內外無數遊客紛至遝來。

(中首)六盤水娘娘山:一路風景 一路歌

  “從來不敢想像能建成今天這個樣子。”如今張小三已62歲,是娘娘山景區的一名保安,主要負責看守江源洞景點。

  每天早上8點半,他會準時從江源洞出發,騎著一輛摩托車,車上的音響放著音樂……歌聲伴著人,人又騎著車。

  如果遇到每月輪休的那幾天,他通常是在景區內四處走走轉轉,到天生橋下發發呆,在涼亭與鄉親們下會兒象棋,或是騎上20多分鐘的摩托車,一路風景一路歌,趕到鄉里看看自己的大姐。

(中首)六盤水娘娘山:一路風景 一路歌

  “你每天聽著這些歌是什麼感覺?”我問張小三。

  “不放不好過,離不開歌。”

  我沒想到:“不好過?”

  “這歌聲相當於是他的一個伴,每天騎車都要放的。”陶永川接過話茬。

(中首)六盤水娘娘山:一路風景 一路歌

  臨近午時,張小三會準點出現在景區裏的“山咔咔飯莊”,用保溫袋一一裝好工作餐,再騎著摩托車,一路護送到各個值班點上的同事手中,自己再吃午飯。

  “前年,他還親自寫了一封信給我,説自己想在景區幹到65歲,不要因為年紀到了把他換走。”陶永川感嘆,“他現在就是一個人,唯一的孩子又在外地打工,因為話説得不是很清楚,只有和他相處久的人,才聽得懂意思。”

  去年“五一”,景區舉辦了一場象棋比賽,張小三拿到了第二名,獎品是一副象棋,這讓他開心了很久。

  看著嘴角上揚的張小三,不斷撥動著手機裏的音樂歌單,我問道,“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可以。”他頓了兩秒,又慢慢説,“我喜歡娘娘山,這是六盤水有名的地方,也喜歡這裡的人。”

(中首)六盤水娘娘山:一路風景 一路歌

  這天下午,張小三還要趁著輪休趕去鄉里幫大姐守攤子。臨上車前,他熟練地用手機連上藍牙,“路邊一棵榕樹下,是我懷念的地方,晴朗的天空,涼爽的風……”悠揚的歌聲在山間迴響,寬敞的道路上,他的身影也隨著歌聲越飄越遠。(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江南)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