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為貴州生態林業插上“雲翅膀”
來源:貴州日報  |  2022-02-21 09:32:38

  近年來,貴州高度重視林草大數據建設,逐步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天地空、點線面”一體化的自然保護地智慧管理系統,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生態安全體系、強化生態資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貴州將智慧林業建設作為全省“十四五”林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結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努力在林草信息化建設上作出示範。

  新國發2號文件提出要立足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構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和關鍵領域,如何高質高效地改善提升自然生態系統品質,讓生態更加惠民?我省林業利用優勢條件與發展契機,切實創新管理手段,加快林業數字化轉型,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全力提升林業綜合治理的能力和水準,建設智慧林業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探索不斷推陳出新、創新模式,同時也為廣大群眾參與共享林業生態紅利提供便利。

  “千里眼”+“防火碼”

  綠色森林織起“智慧雲網”

  時值冬春護林關鍵期,在貴陽市長坡嶺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防火指揮中心控制臺上,操控一個按鍵,便可將目光鎖定在數十公里外的密林間。

  “我們為森林安上了‘千里眼’,給林子加上了‘防火碼’,全方位管林護林。”貴陽林業局負責人介紹,通過監控系統可24小時實時監測全市林區火情,而系統內智慧圖像處理、林火識別報警平臺可進行煙火自動識別並報警。同時,依託信息技術為林子加上“防火碼”,構建“人為火源”管控體系,有效提升全民防火意識和行動力。

  目前,該市共計建成1套綜合管理平臺、1個市級指揮中心、11個區縣級指揮中心、87個林火遠程監控視頻前端點及100條數據專線、視頻監控及接警平臺,形成集森林防火遠程視頻監控、煙火智慧識別、應急指揮、災損評估、日常管理、綜合決策及大數據分析于一體的森林防火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森林站點監管“雲網”基本全覆蓋。

  為完善森林“智慧雲網”,貴陽市還搭建了“貴陽智慧林業雲平臺”,涵蓋森林資源監管、林業災害應急、森林培育、産業發展四大業務版塊,形成了“一平臺、四系統、二十六個業務子系統”和“空、天、地”三位一體的整體構架,實現“一張圖”數字管理。同時,依託“大數據+林業”實踐探索,參與編制4個全國林業信息化行業標準規範。

  智慧林業建設的成功探索讓貴陽市入選中國智慧林業最佳實踐50強,該市獲得“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十佳市級單位”稱號,助推了貴州林業信息化應用和實踐。

  貴州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也是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近年來,我省以貴陽市作為推動大數據與大生態融合建設的排頭兵,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帶動各地開啟森林管護工作信息化體系建設,實現省、市、縣、前端四級網絡實時互聯,推動全省森林防火工作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讓森林資源管護工作進入智慧模式,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

  “碼”上辦事“掌上行”

  種苗APP共享共管便民惠農

  我省在全國率先推出了“貴州林木種苗APP管理”平臺,這是我省林業積極融入大數據戰略行動,不斷提高全省種苗管理現代化水準的又一探索。

  “太好了!這個APP不僅有最新的行業動態、種苗供求信息,還有豐富的苗木産品資料。通過它我學到了很多油茶專業技術規程,了解更多油茶苗木發展情況,為實際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冊亨縣弼佑鎮林業站站長羅開林説。

  自上線以來,該平臺基本實現全省持證企業全覆蓋,掌握全省種苗生産動態,助力種苗資源共享共管,為林木種苗深度融入市場奠定了基礎,有效破解種苗供求關係不平衡的痛點和難點。

  林業生産,種苗是關鍵。該平臺為種苗生産、經營者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和選擇空間,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改變區域內種苗供應不足和局部供應過剩的尷尬局面,促進種苗行業産業化、市場化健康發展,為貴州林業生態建設提供種苗保障。

  “APP數據前臺包含供求、電子檔案、資料庫、信息報表、通知公告、個人中心等七大板塊。雲平臺可結合地圖展示進行信息查詢,讓需求者享受到全省種苗的大數據成果,為實際林業工作和生産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省林業局種苗站副站長楊華斌介紹,通過“互聯網+林業”的網絡化、便捷化、智慧化方式,打通林業服務公眾“最後一公里”,有效整合林業系統和涉林企業資源,打通共享共管渠道,讓林業工作更便民、惠民、富民、親民。

  建立“電子戶口”

  12.8萬株古樹名木保護更精準

  改善提升自然生態系統品質,重點在“保”。近年來,貴州全面推進古樹名木大樹保護等資源保護行動,以大數據為核心加快推進保林護林更精準。

  “通過古樹名木的‘電子身份證’,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和保護樹木。”在安順,市民只要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古樹名木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生長狀況、保護等級和高清圖片等海量資料。

  為便於開展古樹名木長期的監測和研究,普及科學知識,實現古樹名木數字化、信息化管理,2020年來,安順市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百年以上古樹名木的信息編錄,詳細記錄其樹齡、樹高、管護單位等信息,並將其照片錄入信息系統,製作了二維碼保護牌,對古樹名木進行電子識別,實行掛牌保護,讓所有古樹名木擁有屬於自己的“電子戶口”,實現管理保護智慧化。目前,該市超1300株古樹名木已全部掛牌完成,“電子身份證”全部上線。

  同樣,貴陽市在智慧林業雲平臺上開通了“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讓所有古樹名木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子戶口”,對全市古樹名木實行100%掛牌保護,管理保護實現智慧化,並建立古樹名木資源空間數據庫,適時更新數據信息,實行動態化管理。

  大數據賦能,讓生態林業管護更加便捷更加精準。目前,全省12.8萬株古樹名木實行掛牌管理超97%。“十三五”期間搶救瀕危古樹1079株,復壯衰弱古樹2597株,貴州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採麗)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