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驅車行駛貴州高速公路,處處皆詩境,時時有物華。
貴州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突破8000公里,位列全國第五位。千里通衢,“綠”字先行。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在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在使用過程中注入“生態智慧”。
“不能走先破壞,再修復的老路。”都安高速建設項目負責人唐華偉心裏有本“生態賬”,國家耕地保護的需要、喀斯特地貌土壤的稀缺,都促使他們在施工全過程嚴格遵循“最小的破壞,最大的恢復”的原則。
如何提升邊坡“顏值”,打造沿線高品質環境?都安高速採用新型設計方案。“我們創新採用了土工格室石質填方邊坡綠化(施工中)和石質填方邊坡挂網噴播綠化,不僅可確保植物生長整齊,同時運用可分解材料固定邊坡土壤,節約了運營成本,外觀更加美麗。”都安高速T23段工程部長李思毅介紹,傳統的設計方式,採用的是拱形骨架防護,雖然也能固定植被,但風吹日曬雨刷後,易出現排水不暢的情況,天長日久更會造成坡面凹凸不平。如遇特大暴雨,還有坍塌的風險。
貴州都安高速雲霧大橋(楊文斌 攝)
“相比傳統的邊坡治理和綠化而言,新技術能夠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李思毅説,以他負責標段中佔地1174平方米的邊坡為例,採用挂網噴播綠化防護工程,每100平方米可節約工程造價7266元。不僅如此,採用噴射植草灌相比襯砌拱護坡,減少混凝土用量146立方米。經過換算,可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4.8噸,每小時可節約施工用電4500千瓦時。
“幾年後,邊坡的綠化逐漸與自然生態植被融合,達到美化公路環境及固坡的效果,同時提升邊坡綠化率約20%,符合綠色公路創建理念。”李思毅説。
綠色高速,還需創新綠色治理。一輛垃圾轉運車緩緩開進蘭海高速公路烏江服務區,來到智慧地埋式分類壓縮垃圾站旁。“按鍵—收集箱緩慢向前—擠壓—升舉—推送”,只需五步,不到5分鐘時間,所有垃圾便全部運送到垃圾轉運車上,沒有外灑滴漏,也沒有異味散發。
“我們的地埋式垃圾站可將所有幹垃圾收集起來,‘一鍵’壓縮體積變小,以全封閉的方式埋在地下,不易腐爛,無臭無鼠害,防止蚊蟲滋生。”烏江服務區負責人楊路介紹,智慧地埋式分類壓縮垃圾站是貴州高速集團所屬高速投資集團服務公司的實用新型專利之一。通過全自動的操作流程,可在短時間內實現對垃圾的分類收集及壓縮,整個轉送過程可保證周邊環境乾淨、無異味。
高速投資集團服務公司董事長彭愚介紹,過去,每個服務區每月大概要産生10車垃圾。經過壓縮減容後,現只需要3至4車就可運走,清運成本節省了60%以上。
據了解,目前已有龍宮、西江、六盤水等服務區投入使用智慧地埋式分類壓縮垃圾站。“地埋式垃圾站實現了分類收集、智慧監測、智慧清運、環保高效、降本節能的目標,防止了垃圾轉運的二次污染,並減少了清運次數、人工和運輸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解決了高速公路垃圾存儲、清運的諸多困難,做到了綠色環保。”彭愚説。(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