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報道:四月,綠意盎然,春風和煦,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渡馬鎮岩門村的家祠裏,一群少年正在排練侗戲劇目,瀕臨失傳的侗家戲韻在古老的岩門侗寨“綻放”。
2015年9月,楊秀舉在給學生傳授侗戲化粧技法 攝影 金可文
天柱侗戲始於明末清初,是當地侗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逐漸發展形成的藝術形式, 以地方侗話唱念歷史故事,劇本有《大破天門陣》《穆柯寨招親》等百餘個,每逢節慶,村民都要請戲班子在家祠或壩子演出。
2015年10月,楊秀舉在教學員排戲 攝影 金可文
2011年,侗戲非遺傳承人楊秀舉從岩門小學開頭,把地方課安排成侗戲課。從此,岩門寨子裏咿咿呀呀的唱戲聲從山間田裏轉到了岩門小學的操場上。2012年,楊秀舉到渡馬鎮中學開了一個侗戲中學班。後來,中學佈局調整並進縣城,岩門村小合併到鎮中心小學,他又到鎮中心小學開了個侗戲班。
岩門村侗戲學員在演出 攝影 金可文
開班的日子裏,楊秀舉利用節假日,指導學生練功、排戲,在戲曲表演、唱腔、動作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提升訓練,雖然排戲很累很苦,但學生們對侗戲充滿熱愛。
岩門少年侗戲班學員劇照 攝影 金可文
渡馬鎮岩門少年侗戲班,以老帶少,名氣越來越大,走出了侗寨,越來越被外人認知和喜愛,天柱縣開展的各種大型活動都邀請少年侗戲班參加,展現“侗戲”魅力。
岩門村少年侗戲班學員在展示臉譜 攝影 金可文
2019年6月,天柱侗戲被列入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在天柱縣“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上,貴州省天柱縣、錦屏縣,湖南省靖州縣等侗、苗四十八寨幾十支非遺隊伍齊聚。楊秀舉帶著少年侗戲班,把“侗戲”這一古老的文化瑰寶全方位呈現給觀眾,讓觀眾享受到一齣古老“唱、念、做、打”于一體的視覺盛宴。
岩門村少年侗戲班學員合影 攝影 金可文
十多年來,少年侗戲班每年都有學生作為特長生被上一級學校特招錄取。楊秀舉和他的少年侗戲班也多次參加大型活動演出,聲名遠播,吸引不少戲曲愛好者前往岩門學戲、看戲,岩門“侗戲”成了天柱縣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的一大亮點。(文 陳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