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報道(記者 楊雲):“綠色的線條代表著長江、黃色的線條代表著黃河,這些花紋就是我們民族遷徙的歷史,這些圖案全部都有它的意義,代表我們對大自然的一種熱愛與保護。”四月,綠意盎然,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化屋村,苗族蠟染刺繡扶貧專線負責人楊文麗向參觀的人們娓娓講述流傳千年的苗繡技藝,在今天的化屋村是如何煥發了新的生機。
苗繡是貴州的藝術瑰寶,其造型樸拙天真,色彩濃烈明快,風格和諧自然,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苗繡的圖案記載著中華文明古老的故事,苗繡的人物圖案有伏羲、女媧、蝴蝶媽媽等,自然景物有田園、山川、村落等,圖案記錄著虔誠的信仰,記錄著民族的習俗,是苗族人穿在身上的圖騰,也是苗族無字的史書。
貴州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流傳在貴州省雷山縣、劍河縣、畢節市、安順市、貴陽市等地,有著不同的形式與風格。苗族的刺繡藝術,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
苗繡針腳大體可分為繡、插、捆、灑、點、挑、串七種。苗繡的技法多樣,色彩絢麗、協調,構圖對稱和諧,造型誇張,以花、鳥、蟲、魚、蝴蝶、圓點花、龍等為圖案,創造天馬行空,不拘一格。
苗族婦女心靈手巧,她們非常喜愛挑花、編織和刺繡。刺繡是她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每逢秋收過後農閒季節她們就開始繡花和挑花,通常反面繡花正面看,既不打樣,也不畫線,隨手繡來,花樣百齣,栩栩如生。
貴州苗族刺繡有羊繡、結繡、辮繡、打糅、牽紅繡、織花、抽紗等。花樣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幾何圖案,以果綠、翠綠為主體,用鮮艷的紅色調配,構圖簡練,美觀大方;二是自然形態圖案,色調以綠色為主,間配其他相稱顏色;三是繪畫形圖案,以山水、花草、龍魚等構圖,形象生動。
貴州“喀斯特”山區地貌特徵,造就了貴州山區村落、部族文化的獨特性,並促進“十里不同俗”的多元性民族文化及古老文明習俗因山而多姿。多彩貴州孕育的萬千民族瑰寶裏,苗繡是獨具鮮明的山地風格與遷徙文化特徵的。
“因為有著這樣的文化淵源,對苗繡的保護與傳承,也是對中華民族‘根性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當我們重新審視和研究這些古老的藝術時,無論對於民族自尊還是對民族發展,都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多彩貴州文化産業集團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黃遠平表示。
“多彩的貴州真多彩。”印度尼西亞華人林明達多次到過貴州,獨特的苗繡技藝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貴州的苗繡文化很多姿,技法也有許多不同流派,臺江的挑花繡、雷山的縐繡、劍河的錫繡都很有特點,這些繡法,如今也成為了當地最具民族特色的形象名片,這種地域性特徵,惟有在山地公園般的貴州才如此多元和凸顯,這應該就是山地文明帶給人類的珍貴禮物吧。”
苗繡的魅力還在於色彩的搭配運用,紅配綠、紫配綠、紫配黑,人們認為比較平凡的色彩搭配,在苗繡中被大膽地使用,卻達到了誇張而和諧的效果。“在黔東南地區,苗族盛裝的繡片就常用深紅、天藍等色彩搭配,形成大片色塊,使整個畫面十分鮮明和諧,立體感、層次感極強。”正在學習苗繡技藝的中學生李慧慧説。
苗繡質樸而自由的表現形式是真正的“道法自然”,苗繡紋飾的豐富源於苗族人民豐富的精神世界,苗繡紋飾承載著苗族人民對民族傳統的傳承,對自然的臨摹,對美好生活的感悟。在苗繡上,所有美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接納和呈現的,所以就有了苗繡上天和地、山和水、親與情同出一圖的大包容。苗繡所呈現的苗族人民對生活的理解,就是幸福是可以相互滲透的、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