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貧攻堅中的先富幫後富,到鄉村振興路上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注腳 —— “白葉一號”:三省五縣那片茶
來源:黔西南日報  |  2022-04-25 16:18:29

  今日“穀雨”。

  4月20日,記者來到貴州普安縣“白葉一號”茶園時,正是10點24分——“穀雨”節氣。

  “春山穀雨前,並手摘芳煙”。南方“穀雨”素有摘茶之俗,被稱為“雨前茶”。

  普安縣“白葉一號”茶園位於海拔1600多米的烏龍山上,風力發電機矗立山頂,臨高俯瞰,1500畝茶園層層疊疊沿坡勢延伸,滿目蒼翠。茶園還沒有凋謝的杜鵑花,也在競相綻放。

  這天,春茶經淩晨的一場雨水滋潤後,芽翠葉嫩。

  從3月15日以來,這裡每天都有六七十人上山採摘茶青。今年46歲的張梅,是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核桃寨組村民,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白葉一號”茶園在屯上村建設以來,她把土地流轉後,就一直在基地管護茶苗,每月固定工資4000元,如願脫貧摘帽。

  “我們都知道,這是2018年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捐贈的,現在茶園大面積開採了,我每天來採茶,一天可以得100多塊錢。”張梅説。

  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增收脫貧的遠不止張梅,在普安,茶園覆蓋的10個村(社區)862戶貧困戶,2020年前就實現脫貧,正歡快地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

  “有茶園,日子越過越好!”張梅笑著説。她的心中,生發著對未來的希望,如眼前的茶葉一般,蔥蔥蘢蘢。

  一封信與先富幫後富之舉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黃杜村被稱為“安吉白茶第一村”。

  黃杜村位於安吉縣東北部半山區,距離縣城20多公里。這裡山清水秀,漫山遍野都是茶樹,白茶種植面積1.2萬畝,年産值1.5億元左右。2018年,村裏銷售白茶,戶均收入30多萬元。

  因為種茶,黃杜村從安吉縣有名的窮山村,蝶變為縣裏最富裕的村。

  黃杜村引種白茶、黨員幹部帶頭試種、幫助和帶動村民種植,群眾富了之後不忘黨恩,他們想著如何“先富幫後富”,為脫貧攻堅添力。

  2018年4月,村裏20名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黃杜村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希望捐贈1500萬株“白葉一號”茶苗,不忘黨恩,先富幫後富,幫助貧困地區脫貧。

  習總書記收到來信後作出重要批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句話講得很好,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後富的精神,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此後,國務院扶貧辦會同黃杜村經過實地走訪踏勘,確定貴州省普安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湖南省古丈縣,四川省青川縣3省4縣的34個貧困村作為受捐對象,新植茶園5000畝。

  一份浩蕩黨恩和濃濃情誼,跨越萬水千山,溫暖而來。

  三省共栽一株茶

  普安縣獲捐600萬株茶苗,可栽種2000畝,包括地瓜鎮屯上、白沙鄉卡塘2個種植點,覆蓋貧困戶862戶2577人,成為4個受捐縣中數量最多的縣。

  得到總書記的親切關懷,黃杜村黨員積極作為,縣裏把這個扶貧項目命名為“白葉一號”工程。由此,3省4縣受捐的茶苗,便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葉一號”。

  2018年10月22日上午,“白葉一號”扶貧苗全國首種儀式在地瓜鎮屯上村烏龍山舉行。

  大水塘是烏龍山上的一個小地名,是地瓜鎮1500畝“白葉一號”種植核心區。在大水塘對面,遙遙相望的就是世界唯一發現的距今200萬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的雲頭大山,普安的“世界茶源地”之譽因此得名。

  首種儀式開始,時任屯上村支部書記李賀成、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一起種下了第一株茶苗。他們知道,他們種下的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熾熱情感,更是西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美好願景。

  經過黃杜村技術指導,3省4縣種植點陸續達到茶苗栽種條件,2018年10月至次年初,分期分批全部完成種植。

  從2019年10月起,貴州雷山縣也被列為“白葉一號”受捐地,301萬株“白葉一號”茶苗陸續栽種完畢。

  截至2020年,安吉縣累計向3省5縣捐獻茶苗2240萬株,種植面積6217畝,並有效促進2064戶666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同時,輻射帶動5縣種植“白葉一號”3萬畝,茶園管護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超2億元。3年多來,村民在茶園就業收入1500多萬元。

  今年,應四川省金川縣請求,安吉縣將在金川縣安寧鄉試種“白葉一號”,並同步開展技術攻關。這是“白葉一號”首次走進川西高原。

  川浙兩地的茶事佳話

  這是播撒希望的春天,更是收穫希望的春天。

  今年3月,四川青川縣的“白葉一號”茶園迎來全面采收季。

  3月28日上午10點30分,一輛載有5.4斤青川白茶的郵政物流車,從四川省廣元市白龍茶葉有限公司緩緩駛出,駛向浙江安吉黃杜村。為了感恩黃杜村捐贈茶苗之情,當地將採摘的第一批“白葉一號”贈送給黃杜村民品嘗。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黃杜村向青川縣陸續捐贈“白葉一號”茶苗540萬株,在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喬莊鎮瓦礫村、關莊鎮固井村建成“白葉一號”基地1517畝。“黃杜村給我們捐贈了540萬株茶苗,我們商量後決定回贈5.4斤茶葉。”青坪村支書王永明説。

  截至目前,青川縣共建成白茶基地5318畝,今年預計採摘鮮葉7000余斤,實現産值200萬元以上。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發車現場,王永明禁不住拿出手機同盛阿偉視頻通話:“我們把今年採摘的第一批茶葉寄給你們,讓大家嘗嘗青川白茶的味道,分享我們的致富喜悅。”

  電話另一頭,盛阿偉説:“希望白茶能帶動種植區群眾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老百姓能通過茶産業的發展,生活越來越好!”

  鄉村振興的新注腳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在盛阿偉看來,進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時期,“白葉一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事實上,近兩三年,捐受多方加快茶業高品質發展動作頻頻:

  2019年,普安抓住2000畝“白葉一號”産業發展機遇,引進了全球最大綠茶出口企業浙茶集團,不僅加工銷售“白葉一號”,同時收購和加工縣內其他品種的茶葉,還簽訂了10年的“白葉一號”包銷協議,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如今,全縣已種植白茶1.3萬畝。

  2021年3月20日,以“東西協作共同富裕、攜手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白茶扶貧工作報告會暨“攜茶·白葉一號”七城十館一中心聯銷首發儀式在普安舉行。活動進行了4個簽約,授予全國“七大茶城、十大茶館”攜茶品牌聯盟。

  2021年5月18日,安吉縣聯合“白葉一號”受捐地的3省5縣共同成立“白葉一號”鄉村振興黨建聯盟。該聯盟通過支部結對共建,成立産業發展聯盟、農産品合作社、專項發展基金等形式,集聚區域産能、推動優勢互補,促進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産業共興,探索形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新路徑、新機制。

  成立儀式上,黃杜村與古丈翁草村、普安屯上村、沿河志強村、雷山高岩村、青川青坪村5個村結對共建,在黨建引領、産業發展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進步。

  “我們將積極借鑒安吉白茶區域品牌的發展經驗,依託産業發展聯合體,加強技術交流與學習,不斷豐富茶産業功能,促進茶産業實現科技振興、文化振興、品牌振興。”負責普安縣“白葉一號”茶葉經營管理的貴州普安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仕洪表示。

  “下星期,邀請您來普安給我們作技術指導,我們等您哈。”4月20日,在屯上村“白葉一號”茶園,黃仕洪向身在浙江的盛阿偉發出熱情邀請。黃仕洪告訴記者,他和盛書記約定,將把茶園管理好,把“白葉一號”攜茶、茗恩等品牌打造好,把茶葉經營好,讓“白葉一號”茶園的綠水青山,成為共同富裕的金山銀山。

  他的身邊,茶葉鬱鬱蔥蔥,微風拂過,泛起層層綠波。茶園裏,不時露出採茶村民鮮活的笑臉。(黔西南日報記者 尹婷梅 鄧伯祥)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