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而出 ——貴州加快種質資源庫建設
來源:貴州日報  |  2022-05-09 09:46:28

  20世紀90年代,貴州平壩黃花因營養價值極高,成為我國農業學界研究熱點,多名專家曾慕名前往貴州研究。時過境遷,由於無人收集種子,如今省內學者尋訪多地,卻暫時沒有找到平壩黃花。

  “貴州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據統計,全省物種數量在全國排名第四,其中植物也排第四,豐富的物種多樣性賦予了貴州豐富的農作物種質資源。”4月13日,省農科院園藝所所長李飛説:“過去由於對種子保護的意識不夠,加上生態環境不斷變化,一些野生種質資源正在不斷消失。”

  農民將收成的作物種子風乾保存,這種原始貯藏種子的方法,會常常出現種子失活等問題。而種質資源一旦丟失,人類將無法再創造其中的基因。

  為了完好地保存種子,我國從1975年起籌建種質資源庫,種子在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和很高的發芽力。

  2021年,中央提出打好種業翻身仗,並下發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在貴陽市深入貫徹實施“強省會”戰略,加強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背景下,貴陽市科學技術局與省農科院園藝所共同建設貴陽市蔬菜種質資源研究中心,貴陽市蔬菜種質資源庫應運而生。該資源庫雖然面積不到20平方米,但可儲存約4萬份蔬菜種子。

  3根手指大小的黃玉米、比一般綠豆瘦一圈的橋岩綠豆、帶有“馬尾須”的稻穀……記者在省農科院園藝所種質資源分類整理室裏,看到不常見的形態各異的種子。

  據介紹,去年開始,省農科院加緊開展對珍稀瀕危農作物種質的搶救性收集,工作人員踏遍全省山區角落,仔細挑選各類蔬菜種子,將之帶回住進“新家”,目前已累計收藏了2227份蔬菜種質資源。

  李飛説,大家都知道種源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我國西藍花種植面積大,但是卻被外國‘卡住了脖子’,種子嚴重依賴進口,2017年以前進口比例高達95%以上。”西藍花種子的市場定價權不在國內,價格很高。

  有了種質資源,就可以選育高産、優質、抗逆、抗病新品種,把種質資源牢牢攥在手裏。據了解,2000年以來,我省共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922個,選育通過國家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共70個。截至目前,我省登記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共839個。

  經過“十三五”育種科技攻關,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中國糧”主要用上了“中國種”。但還需要弘揚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劍,久久為功,繼續做好這件大事。

  據了解,貴州省近日已完成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並在收集過程中,同步啟動了貴州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等8個農作物庫(圃)保存設施建設。

  有了完備的種質資源庫,我省的種子將得到更好地保存及創新利用,未來將有更多優良品種研發面世。

  李飛説,有了種質資源庫,很多種子就一定可以破土而出。(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曉梅 陳慧)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