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發展便捷交通網 讓“千里黔桂一日還”成為可能
來源:工人日報  |  2022-05-10 09:11:08

  因地質地貌和交通條件的限制,物華天寶的貴州黔東南州、黔南州一度藏匿深山人不識。黔東南、黔南這兩個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地處貴州東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交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區,山高、谷深、峰巒疊嶂,交通狀況一度很落後。

  2015年2月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實施《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2015-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正式實施近10年來,廣西、貴州、雲南等3省區不斷加強合作,老區“交通死角”有效融入珠江4小時經濟圈,經濟社會發展也因此受益。

  四通八達的交通

  “10年前,從貴陽出發去黔南州平塘縣、羅甸縣等地,要坐整整一天的車。現在,只需要兩個半小時的高速車程,就能輕鬆到達,生意越來越好做了。”在貴陽做生意的廣西人羅如平感慨地説。

  新中國成立初期,黔南境內僅有348.2公里簡易公路,1956年建州時公路總里程為629.2公里,除黔桂、黔湘兩條坑槽密布的289公里等外級公路外,其餘均為簡易公路、馬車大道。當時,全州唯一的一家汽車運輸機構,僅有5輛老舊汽車,艱難地承擔著黔南公路運輸的重任,大量的運輸主要靠人挑馬馱。建州時,這裡70%的縣城不通公路,生活在這裡的群眾飽受交通不便之苦。

  2014年12月26日,貴州首條高速鐵路——貴廣高鐵建成通車,貴州邁入高鐵時代,動車跨越千山萬水,行駛857公里,讓同飲珠江水的貴州、廣西、廣東三省區溝通更加方便,也讓“千里黔桂一日還”成為可能。

  如今,“縣縣通高速”讓黔東南州、黔南州等地的少數民族群眾享受改革發展帶來的紅利。2001年以來,黔南農村公路建設規模每年都保持在2000公里以上,較為完善的農村公路網絡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大道坦蕩,行路不再難。四通八達的高鐵、高速公路網,與飛速發展的航空、水運交相輝映,黔東南州、黔南州交通按下了發展“快進鍵”。

  擁抱高鐵紅利

  伴隨高鐵向西挺進,黔東南州、黔南州等一些交通偏遠的地區終於告別“交通死角”的尷尬,開始擁抱高鐵紅利。

  “以前,我們這是大山深處,建築材料運不進來,農産品運不出去。高鐵一來,幹什麼都方便了。”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普屯村村民説。

  三都縣禹民柑橘種植場面積有2000余畝。前幾年,因為交通不便,水果運不出去,主要在當地銷售。由於銷售渠道單一,部分果實滯銷爛掉,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現在,交通不再是阻礙因素,通過縣電商平臺幫扶,禹民柑橘實現了線上和線下同步銷售,新鮮果實贏得了市場。

  “路好了,柑橘可以在第一時間送到顧客手中,預計今年種植場銷售額可達300萬元。”種植場場主鄧明禹説起今年的收入笑得合不攏嘴。

  便利的交通,讓農副産品順利賣了出去,大大增強了大家脫貧致富的信心,也激活了貴州大山深處的旅遊資源。 黎平肇興侗寨是黔東南州最古老的侗寨之一,由於遠離中心城市,旅遊接待量一度不到貴州熱門景點西江苗寨的三分之一。2014年12月26日,貴廣高鐵全線通車運行,從黎平到廣州只需3個多小時,到貴陽僅需1個多小時。黎平縣從偏居貴州一隅的“邊城”,變成西南地區通向珠三角的“橋頭堡”。自此,被稱為“侗鄉之都”的黎平,憑藉高鐵的東風,大力發展旅遊産業,離高鐵站較近的肇興侗寨和堂安侗寨,更成為吸引全國遊客紛至遝來的旅遊景區。

  黔東南州凱里經濟開發區建設了一批現代物流和服務業項目,加速了産業升級和區域經濟優化佈局。高鐵開通,越來越多的黔東南苗繡手工藝傳承人頻繁地進出廣東、廣西等地,帶動刺繡、銀飾品走出大山。(工人日報記者 李豐)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