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首個“港口園區化”項目正式開港——思南港邵家橋港區迎來通江達海新機遇
來源:天眼新聞  |  2022-06-30 09:01:52

  盛夏六月,烏江河畔,乘著新國發2號文件的東風,思南港邵家橋港區今天正式開港,12艘貨船運載著6000噸水泥熟料從港區鳴笛起航,沿烏江水路直奔重慶涪陵進入長江。這是烏江復航後,貴州省首個“港口園區化”項目投入運營,標誌著思南縣水運的復興,貴州省烏江航運由此邁入常態化和穩定化發展的新階段。

貴州首個“港口園區化”項目正式開港——思南港邵家橋港區迎來通江達海新機遇

  思南港邵家橋港區舉行開港儀式。 劉葉琳 攝

  思南因水而興,也將因水復興。悠悠的烏江邊上,採用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思南港邵家橋港區坐落于思南縣邵家橋鎮,規劃佔地面積229畝,新建5個500噸級兼1000噸級貨運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328萬噸/年,項目總投資2.89億元,一個集大宗散貨、件雜貨、滾裝、集裝箱及旅遊等運輸的綜合性港口呼之欲出。

  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包括有一個散貨泊位和一個多用途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180萬噸。同時,港區規劃有臨港倉儲、保稅區及工業園區,當地政府正積極對港區後方陸域進行物流園區規劃,並將依託銅遵高鐵、涪柳鐵路等規劃,大力推進港口聯運、口岸一體化建設,全力實現港口貨物水陸聯運無縫銜接,為進一步發展成為黔北地區區域性港口物流中心創造條件。

貴州首個“港口園區化”項目正式開港——思南港邵家橋港區迎來通江達海新機遇

  貨輪起航。劉葉琳 攝

  從謀劃到推動落地,再到今天的如期開港,凝聚著思南港對接烏江上下游地區、優化烏江運輸通道的現實意義。“依託港口運營,沿江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快馬加鞭。”思南縣委副書記、縣長龔仆眼裏充滿期待,思南港的建成不僅能帶動石材、水泥、砂石骨料等産業因勢而動,為‘黔貨出山’打開更廣闊的市場,還能為長江經濟帶提供低成本、穩運力的水運通道環境助力。

  從烏江出發,通江達海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

  “思南港邵家橋港區正式開港是繼去年烏江余慶沙灣港,貴陽開陽港開港之後我省運營的第三個港口。”在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韓劍波看來,烏江“黃金水道”復航後,正不斷涌出黃金效率,像思南港、開陽港等一批港口作為長江沿線和長三角主樞紐港的喂給港,港口運營後將陸續形成長江上下游聯動、干支聯通、東西互補的發展格局,為“黔貨出山”開闢新的戰略通道,為“産業互聯”提供新的路徑選擇,也為貴州加快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支撐。

  此次,開港儀式集中運輸的水泥熟料來自貴州思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立足思南港邵家橋港區優越的地域條件,公司總經理劉譽斌翹首以盼:“我們生産的低鹼水泥在省外有很好的市場,過去因為公路運輸成本較高一直沒能打開這個産品的市場。隨著思南港運營,我們水泥每噸的運輸成本可以節約50元,這讓我們更有信心參與全國大市場。”

  如今,貴州江河之上,貨從水上運正重現繁盛。

  “作為新國發2號文件規劃建設的重要港口,思南港的建設有利於鞏固提升貴州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地位。”省航電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齊認為,內河航運憑藉其運能大、低碳環保、區位優勢和集聚效應等特點,可有力帶動流域産業經濟帶發展,思南港邵家橋港區地域條件非常優越距上游貴陽開陽港區190公里,距下游重慶涪陵港區355公里,同時臨近思劍高速公路,進港道路得以解決,運輸便利。隨著烏江航道運力提升,烏江流域貴州段正形成相應的物流集群,促進了沿江工業發展,增強了與省內其他産業園區的聯動,烏江航線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産業的“黃金水道”。

貴州首個“港口園區化”項目正式開港——思南港邵家橋港區迎來通江達海新機遇

  貨船在思南港邵家橋港區整裝待發。劉葉琳 攝

  新國發2號文件提到,要打通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水運通道,推進望謨港、播州港、開陽港、思南港等港口建設,隨著貴州經濟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貴州省把烏江水運航道建設作為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通江達海”重點任務,烏江作為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水運出省主通道,是一條經濟帶,同時也是一條産業帶、致富帶,各級各部門和沿線群眾對烏江水運寄予深切厚望。

  韓劍波介紹,隨著貴州省烏江船舶運輸企業實現較大增長,已達12家,船舶運力也得到了壯大,目前投入50余艘500噸級的船舶,計劃今年和明年再分別建造50余艘。屆時,烏江復航後可實現150艘的船舶總量,運力將達10萬噸左右,基本滿足烏江當前過船設施建成後的最大通過能力。

  時不我待,思南縣相信機遇帶來的發展迅速,更確定主動作為的力量。接下來,憑藉思南港開港,思南縣將充分利用烏江黃金水道復航優勢,著力打造千萬噸級砂石基地,建成新型建材産業集群、銅仁西部新型建材加工貿易基地、區域性山地農特産品加工中心、全省先進船舶製造基地以及區域性物流商貿中心等。(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力維)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