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3日,在第一屆貴州職業技能大賽上,12支代表隊的1510名選手在75個競賽項目上一決高下,諸多來自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競賽中盡展風采。
多一項技能,就多一個就業機會。“經過1年時間訓練,我能在3個半小時內無差錯接完90根線。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希望練就過硬本領,能夠進入新能源領域就業。”金牌獲得者、貴州水利水電職院學生張秘宇説。
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清鎮職教城時強調,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進一步辦好。
就業工作是檢驗人才培養成效的試金石。在發展過程中,貴州牢記囑託,扛牢責任擔當,千方百計做好職校生就業工作。從“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到“人人職教、個個就業、家家致富”,在各個領域建功立業的貴州職校生不僅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也讓越來越多家庭的生活更加美好。
政策持續加碼,織密就業創業工作網
規定每年3至6月和9至12月為校園招聘服務季,各高校每週至少舉辦1場中小型專場招聘會,每月至少舉辦1場大型綜合招聘會,職校生有了更多求職選擇;
為提升求職競爭力,貴州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補貼性培訓對象擴大至普通本科高校、中高職院校,積極組織畢業年度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到“十四五”期末,建設10個以上在全國具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産教融合聯盟,培育100個以上産教融合型試點企業;
…………
職校畢業生是全省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提質升級,貴州職校在校生規模已超本科生。一項項政策密集出臺,一系列舉措落地有聲,每年一到畢業季,貴州都積極主動作為,把黨和國家的關懷傳遞給每一位職校畢業生。
就業是頭等民生大事,也是穩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貴州職業院校一手抓政策落實,一手謀就業新招,積極克服困難,重點推進網絡招聘市場建設。其中,充分利用部、省、校三級就業網絡體系,引導畢業生參加各項網絡招聘,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求職成功率。
扶上馬,送一程,關愛一生。不僅要能就業,還要就好業,是全省相關職能部門和各大職業院校共同努力的目標。貴州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持續精準發力,全力解好職校生就業這道“綜合題”,交出一份高品質的“就業答卷”。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就業崗位匹配度
解決包括職校畢業生在內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根本要靠市場。校企合作不僅是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一招,也是挖掘崗位資源的一劑良方。
辦學過程中,貴州各職院校主動加強與優質企業之間的深度融合,持續拓寬就業渠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軟國際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省職業院校紛紛與企業通過制訂培養方案、開辦訂單班、建設實訓基地等方式推進産教融合,努力讓職校生畢業即就業。
一技在身,百業可為。經過三年時間培養,7月15日,36名味莼園高職訂單班學生從貴州食品工程職院畢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吳天祥表示,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希望訂單班畢業生走出校園後知行合一,把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實踐相結合,為企業高品質發展助力,努力成為行家裏手。
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關於建設技能貴州推動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初步形成職業教育科研力量、産業力量、學校力量融通共進的東西部協作發展機制,形成職業教育發展東西部協作的典型成果和輻射效應。
臨近暑假時,在畢節職院“廣汽班”實訓課堂裏,學生申貴東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拆卸機器零部件和組裝發動機實操訓練。“馬上就要進入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習了,如果實習期間各方面都達標就能留在廣汽集團工作,月工資不低於6000元。”對於未來的就業情況,申貴東滿懷憧憬。
從2016年廣州對口幫扶畢節開始,畢節職院便與廣州多家優質企業對接。目前,該校已開辦了40多個訂單班,1000余名學生從中受益。
自中央明確由廣東對口幫扶貴州以來,截至2022年4月底,貴州已有21所職業院校與廣東省26所職業院校達成了結對幫扶意向。
聚焦政策項目,多元舞臺譜出彩人生
支持自主創業、聚焦省內外重大産業、鼓勵基層就業,貴州各方積極創造有力條件,多維度開拓崗位資源,助力職校生奔赴各領域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近年來,貴州大力建設清鎮職教城,實施中職“強基”工程、高職“雙高”工程等重大項目。經過真抓實幹,職校生就業工作取得了成效。2021年全省職業教育大會數據顯示,中高職畢業生省內的就業率已由十年前的30%上升到70%。
當前,正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貴陽貴安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充足的就業崗位,各項招才“大禮包”也層出不窮。這些年來,全省職業院校積極響應號召,鼓勵應屆畢業生前往貴陽貴安就業創業,助推人才“強省會”。
“強省會”五年行動召喚技能人才,歷史重任需要青年。貴州工商職業學院執行校長尹藝霏表示,2012年辦學至今,10年間學校已累計培養5萬餘名高素質技能人才。近三年來,學院每年均有近2500名學生在貴陽工作。
機遇不僅限于大城市,基層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大舞臺。安順職院西部計劃志願者伍健紮根新疆烏恰縣吉根鄉,充分發揮技能優勢;貴州盛華職院畢業生肖鈞在興義市從一線員工幹起,成為了2家分公司的負責人;銅仁幼專畢業生李娜在碧江區耕耘兒童特教行業,目前所創公司已為170多名孩子提供了康復服務。
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貴州努力將職業教育辦成促進就業的“增量池”,引導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力爭到2027年建成特色職業教育強省。(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