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思政”課堂搬到田間擺進現場 ——貴州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掃描
來源:貴州日報  |  2022-08-17 09:23:54

  “現在我為大家講解中暑急救四步口訣:一移、二敷、三喝、四擦……”貴州醫科大學大健康學院“真情暖童心 健康伴童行”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日前在貴安新區馬場鎮場邊村進行急救演示和操練,教村民掌握日常急救注意事項、簡單處理方法等。

  貴州財經大學以“課題式、調研式”組織各學院研究生、本科生走進鄉村,在社會實踐中緊扣主題強服務,把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學、更加主動地幹,以貴州大地為課堂,真正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為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貴州省各高校組織學生投身社會實踐,圍繞理論普及宣講、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主題開展大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理論:紅色傳承強筆頭

  7月11日至20日,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黔進薪傳”實踐隊的師生前往遵義、延安兩地,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實踐活動,探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中的新路徑和新方法。

  長崗紅軍醫院舊址、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遵義會議紀念館、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延安新聞紀念館、魯迅藝術學院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從遵義到延安,師生來到歷史現場,傾聽紅色故事感悟長征精神;追尋紅色足跡,築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鮮活的土壤中汲取營養講好中國故事。

  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唐娟説:“這次暑期實踐活動是學院創新教育教學的一次嘗試,通過走進歷史現場,追憶黨的新聞事業艱苦奮鬥的崢嶸歲月,用長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培根鑄魂,加深了青年學子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解,引導他們做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和紅色基因的傳承者。”

  10天“拉練式”實踐活動,成員利用專業知識發掘出一段段具體、細膩、生動、鮮活的歷史,並形成了6000余字的調研報告,激勵了大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由於之前對歷史的學習不夠,我頭腦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模糊的。我們實地走訪紅色新聞歷史現場,瀏覽眾多文字史料和實物,使理論變得生動,也讓我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認識逐漸清晰起來。讓我更加堅定了成為一名有溫度有擔當的新聞工作者的決心。”實踐隊隊員韓凱倫説。

  貴州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民族團結進步宣講隊”積極發揮理論優勢,在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採用集中宣講、主題黨日、結對輔導、播放電影、文藝演出等形式,宣講鄉村振興戰略、新國發2號文件、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等。

  在“三下鄉”活動中,大學生們不僅把理論的課堂搬到了現場,更把現場變成了宣講理論的舞臺。

  實踐:服務三農到地頭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一聲聲稚嫩的誦讀聲,從貴安新區高峰鎮狗場村小學的課堂裏傳出。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教育關愛服務隊正在這裡開展支教服務。

  為有效幫助當地孩子提升藝術素養、開闊藝術眼界,隊員在出發前精心準備了國學經典、書法教學、手工等課程,並編寫了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特色教材。

  如何把青年學子的青春活力用在點子上,用在國家、社會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各高校堅持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大力整合資源,暢通校地銜接,結合特色、發揮優勢、豐富內容、務實推動,形成“一校一品”“一院一品”百花齊放的工作格局。

  7月21日,貴州理工學院材料與能源工程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在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舟鎮沙灘村掛牌成立。大學生志願者們在這裡沉下心、俯下身,深入開展學習調研,了解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實踐,並積極為鄉村建設獻智獻力。

  “我們把沙灘村作為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旨在搭建‘村校合作’平臺,形成聯動機制開展長期合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並在實踐過程中將所學融入所用,在助力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中促進新時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貴州理工學院材料與能源工程學院輔導員代海艷説。

  貴州醫科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們走進鄉村,在專業老師指導下為鄉親測量血壓、血糖等,開展健康知識科普、發放口罩等。在形式多樣的義診服務中,志願者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培養了關愛他人、服務他人的意識,並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健康。

  收穫:牢記責任在心頭

  “從採摘到成茶,歷21個小時、24道工藝、98道工序,成就了您手裏這杯湄潭翠芽……”在湄潭縣復興鎮高岩村,貴州理工學院“同心振鄉助推發展”社會實踐隊的隊員通過網絡平臺推銷當地出産的茶葉、土蜂蜜等農産品。

  該鎮是貴州理工學院的幫扶點,為助推當地農業産業發展,實踐隊來到八角山茶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決定採取“直播帶貨+品牌推廣”幫助村民拓展農産品銷售渠道。

  撰寫直播説辭、策劃行銷策略、設計直播場景、製作宣傳海報……直播現場,大家化身當地農特産品的“代言人”,詳細講解當地茶葉和土蜂蜜的發展、品質和採制,讓網友“零距離”看到茶産品和土蜂蜜的生産過程。

  “通過參加此次活動,我們感受到了山鄉巨變,更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所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定會繼續躬身實踐,用行動助推鄉村振興。”實踐小隊隊長黃超説。

  把“小我”融入“大我”,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貴州的大學生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在鎮遠縣江古鎮白果村白果片區中心小學開展實踐活動中,貴州大學“銀鴿”志願者服務團開設美術、摺紙、魔術等特色課程。每天課程結束後,隊員們又走家入戶開展實地調研、採集數據。“我們沿著田野與村民進行近距離交流,大家的方言讓我們備感親切。希望能繼續在志願服務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實踐團副隊長唐紅説。

  在“三下鄉”實踐的熔爐中,貴州的大學生們增長見識、砥礪品質、強化本領,正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棟樑之才。(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雨)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