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深入推進移風易俗 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11-07 19:17:27

  近年來,貴州省遵義市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聚焦過去農村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重點難點,突出“關鍵少數”,著眼長效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強化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作用,使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等文明風尚更加濃厚,黔北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黨員帶頭“帶”出文明范

  湄潭縣紀委監委進一步修訂完善關於規範黨員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有關規定,為黨員幹部操辦紅白喜事劃紅線、吹廉風。

  正安縣在全縣無職黨員中積極開展“五比六不亂”活動,讓全縣農村無職黨員主動亮身份、履職責,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新蒲新區新蒲街道選擇群眾基礎較好的老黨員擔任移風易俗宣傳員,引導幹部群眾破除鋪張浪費、婚喪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樹立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播州區鴨溪鎮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引領和黨員示範帶頭作用,凝聚鄉賢隊伍、志願者、群眾等力量,大力推進以“誠、孝、儉、勤、和”為主要內容的民風建設,不斷促進鄉風文明。

  在黨員幹部的以身作則和引導下,“厚養薄葬、新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不辦”等文明新風正成為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的共識和行動。

  截至目前,遵義市有400余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保鄉鎮、8900名鄉鎮幹部包村包組、12000余名村幹部包組包戶,實現群眾包保全覆蓋,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有章可依、依章而行。

  村民自治“治”出好鄉風

  今年以來,遵義市各地堅持制度創新,成立紅白理事會,為婚喪嫁娶提供惠民服務,制定村規民約,對高價彩禮、人情攀比等行為形成約束,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湄潭縣建立150余個鎮村(居)紅白理事會,理事會由村內德高望重的鄉賢、退休黨員幹部、寨長、婚慶司儀、酒席總管、“過禮師”等人員構成,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後,梳理形成《紅白理事會章程》,推動形成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長效機制。

  紅花崗區依託“紅白理事會”村民自治載體,經民主程式制定紅白事操辦流程及標準,由村黨組織書記任秘書長,村內各類人才任理事,協助操辦村內紅白喜事,監督鄉風文明落實。

  余慶縣把“紅白喜事、文明健康、厲行節約、四菜一湯”納入村規民約,訂立節儉操辦婚喪嫁娶等村規民約,引導村民理性操辦“紅白事”,推動移風易俗工作。

  正安縣20個鄉鎮(街道)、154個村(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推動鎮、村紅白理事會全覆蓋,提倡紅白喜事簡辦,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

  目前,遵義市250余個鄉鎮(街道)、2000余個村(社區)均已成立兩級紅白理事會,實現操辦紅白事全程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場所辦事。

  創新方式“講”出新氣象

  遵義市各地著力創新宣傳教育方式,通過一場場活動,一次次宣講,一次次服務,讓文明新風尚的種子播撒到千家萬戶。

  赤水市充分利用當地傳統的茶館文化,整合志願者資源,從老黨員、鄉賢人士等社會力量中擇優選拔組成新時代“茶館嗑子匠”,在“趕集日”“傳統節日”等節點,用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記得牢的語言講赤水好故事,吹文明新風。

  桐梓縣成立“童子童謠”志願服務隊,進城鎮、進鄉村、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景區,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童謠作品,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

  道真自治縣創新打造“苗老頭”文明鄉風系列短視頻,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宣講法律法規,常態化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得到幹部群眾一致好評。

  綏陽縣融媒體中心開設“濫辦酒席”曝光臺欄目,通過微信視頻號和抖音官方號,以新媒體短視頻形式,集中公開曝光各類“濫辦酒席”邀請短信,用輿論監督的方式説出百姓心聲,得到群眾高頻轉發、拍手稱快。

  湄潭縣建立“紅”“黑”名單動態管理制度,不遵守規定的,將被納入村居級“黑名單”;做出表率的,納入“紅名單”進行通報表揚。

  正安縣探索推廣“積分制”和“清單制”,對文明行為給予相應的精神激勵、物質獎勵,引導群眾“家家做好事、戶戶爭先進”。

  遵義市通過黨員幹部帶頭的方式,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因地制宜創新宣講形式,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讓移風易俗常態化長效化。當前,隨著移風易俗的深入推進,黔北鄉村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遵義市委宣傳部)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