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繕治“盛水盆” 護好“盆中水”——貴州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進河湖治理助力綠色高品質發展
10月28日,三穗縣坪洞村,一位特殊的“巡河員”緩緩飛過水域上空。
“10公里長的河道不到半小時就巡查完畢。”工作人員劉天志説,這是三穗縣河長辦正在運用無人機對轄區內水域開展全方位巡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地處長江、珠江上游的貴州,不斷強化上游責任,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進河湖治理和綠色高品質發展。
高度:全方位推進水生態保護
都勻市境內,有一條名為楊柳街河的小河,是都勻“母親河”劍江的源頭之一。
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由於周邊煤礦無序開採,小河受污水污染變成“小黃河”,濁水順流而下直逼都勻城區,影響了流域群眾的生産生活。
治污,刻不容緩!
2015年6月,都勻“三江堰”水生態保護區及濱河景觀度假區工程開工,通過建設截水溝、新建污水處理站、修建生態調節水庫等一系列針對性治理,楊柳街河生態逐步恢復,都勻市民也多了一個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楊柳街河的變化,正是貴州推進水生態保護與治理的生動縮影。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作為長江、珠江上游地區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時刻繃緊生態環境保護這根弦,堅持保護與修復齊頭並進。點滴努力,只為碧水東流。
廣度:全地域優化水生態環境
晚秋時節,走進龍裏縣灣灘河鎮,河道兩旁生態良好,植被茂盛,一步一景,濃淡皆宜。
今年10月起,龍裏縣2022年水土流失示範小流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項目對灣寨至擺主段河道共計8.4公里進行治理,計劃明年6月完工。以宜居、宜業、宜遊為目標,龍裏不斷加強灣灘河流域河道治理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出生態河道對環境的改善作用。
“水變乾淨不少。”從小生活在南明河邊的郭明英,眼見南明河重現澄澈,內心感觸頗深。在她看來,這幾年,南明河治理取得了實效,“環境好了,在河邊散步非常愜意。”
曾經的南明河一度“告急”,“拯救”呼聲不絕於耳。近年來,貴陽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統籌協調,強力推動南明河污染整治,南明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實現了從“失去生命”到魚翔淺底的華麗轉變。
目前,全省11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3%、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247個地表水省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97.2%,全省河流出境斷面全部達到優良水質……貴州全力構築長江珠江上游綠色屏障,交出了讓群眾滿意的“治水答卷”。
深度:全過程強化水資源管理
貴州的八大水系,無一不牽動著貴州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
作為貴州第一大河,烏江承載著貴州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如今的烏江,幹流水質已達到Ⅱ類標準,隨處可見“青山如黛,江水如碧”的景象。
烏江自古就是貴州聯通外界的航運要道,2003年後,由於多個梯級水電站修建且沒有同步建設通航設施,烏江“通江達海”水路被阻斷。
2021年11月,伴隨著貴陽港開陽港區北上長江首航,烏江“黃金水道”全線復航,昔日輝煌重現。加上沿線鄉村飛速發展,如今的烏江,真正綠了、清了、通了、富了。
今年,為加快構建適應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需求的水運體系,貴州成立了推進水運體系建設領導小組,不斷補齊水運發展短板,推動內河水運高品質發展。
從貨物運輸到文旅發展,從經濟增長到文化增輝,貴州各地不斷強化水資源管理,經濟活力日益充沛,不斷煥發新的光彩。
繕治“盛水盆”,護好“盆中水”。在推進水運發展的同時,加強水域岸線保護,強化船舶污染排放監管,滔滔江水將帶著多彩貴州綠意盎然的勝景和蓬勃發展的潛力,浩浩蕩蕩,奔涌向前。(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