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水城:打造“五型”村居 實現鄉村振興開新局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11-16 16:34:33

  2021年以來,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探索出鄉村振興“五型”村居示範點創新舉措,通過積極總結經驗、典型推廣、以點帶面的方式,全面開啟水城區鄉村振興工作新局面,在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中,打造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水城樣板”。

  水城區聚焦“産業型”促增收,10個“産業型”村居累計建成獼猴桃“噸産園”2.1萬畝、刺梨“千斤園”5.5萬畝、茶葉“萬元田”0.8萬畝,建成智慧農業獼猴桃園6700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2萬畝,打造了“水城春”富硒茶、“彌你紅”獼猴桃、“初好”刺梨汁等知名農産品品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6000余人,80%以上的農戶在産業中受益和參與分紅,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萬元。

(供稿)貴州水城:打造“五型”村居 實現鄉村振興開新局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1116141612

水城區野鐘鄉農戶採摘刺梨 供圖 水城區融媒體中心

  水城區立足“工礦型”謀發展,圍繞“清、拆、改、建”做文章,大力整治老舊礦區臟、亂、差問題,受益群眾7282戶;探索推進礦區“三變”改革,充分盤活和利用閒置資源,為礦區居民提供創業就業平臺,引導礦區居民自主創業增收致富。

  水城區整合“文旅型”強帶動,深挖“文旅型”村居文化內涵,成功打造彝族火把節、百車河桃花節等一批具有水城民族特色的文化節慶活動;整合村居集體荒山荒坡、生態林地、閒置土地、居民房屋等各種資源,加大本地涉旅市場主體培育,通過基層黨組織引導、經營主體運營管理、農民入股分紅等方式,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盤活村居旅遊資源。

(供稿)貴州水城:打造“五型”村居 實現鄉村振興開新局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1116141618

水城區尖山街道觀音山社區 供圖 水城區融媒體中心

  水城區優化“生態型”提效益,立足原有生態資源打造7個“生態型”村居,2021年以來新增植樹造林660畝、退耕還林1230畝、森林撫育500畝,空氣優良率均達100%,森林覆蓋率均在70%以上,並大力開發林下經濟,共發展食用菌、中藥材等林下經濟10萬餘畝。

  水城區推進“康養型”延鏈條,開發“康養型”示範村居溫泉2處、可度假別墅3處、山地戶外運動基地3個、武術學校1個、醫養一體的中醫館4家;圍繞“涼都三寶”、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産業,推出“水城春”“紅心獼猴桃”“水城羊湯鍋”“茨衝雞火鍋”“水城羊肉粉”等綠色康養産品120余個。

(供稿)貴州水城:打造“五型”村居 實現鄉村振興開新局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1116141623

水城區蟠龍鎮百車河溫泉康養度假區 供圖 水城區融媒體中心

  水城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王崇立説:“水城區因地制宜打造‘五型’村居,把45個示範引領型村(居)分為‘産業型’‘工礦型’‘文旅型’‘生態型’‘康養型’,探索産業提質增效、發展集體經濟、聯農帶農富農、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路徑機制,實現鄉村振興開新局。”(文 李鴻)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