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數格”和《榜郎歌》保護髮展座談會在黔南州惠水縣濛江街道板長村舉行。會上,貴州省政協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王德玉,省、州苗學會負責人,“數格”、《榜郎歌》傳承人圍繞“數格”和《榜郎歌》 兩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歷史文化價值、未來的保護與傳承等展開研討交流。
“數格”和《榜郎歌》同時于2019年成功申報為省級非遺項目。其中,“數格”為黔南州惠水縣、龍裏縣申報,《榜郎歌》為黔南州惠水縣、貴陽市花溪區申報。
“數格”是居住在惠水縣、龍裏縣、貴定縣和貴陽市花溪區、南明區交界地帶自稱為“茂饒”“茂穰”的兩支苗族同胞過的長達三個月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六、七月。在這個節日中,當地苗族群眾要買肥壯、角正的“榜郎”(即水牯牛),並把牛帶到“數格”祭祖場來“踩場、跳場、鬥場”,接受親戚朋友的“賀場”,其中的“數”有參與、舉行、祭祀、觀望等意思,“格”指祭祀的活動場。
《榜郎歌》是在農曆八月、九月和十月的三個月中,榜郎(水牯牛)祭祖儀式中歌唱的敘事性祭祖長歌,內容恢弘磅薄,涵蓋古今人神,是一部神聖的祭祀經典,又是一部體量巨大、內容博雜的敘事長詩,整部長歌約長10萬餘行。《榜郎歌》在苗語中稱為“啯榜郎”,主要由《開天闢地歌》等30余首長歌組成。(文 李模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