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休養期的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毛尖鎮茶園裏,星星點點的茶花正淩寒盛放,幽幽茶香沁人心脾。翠微深處,一場面對面冬季茶園管護培訓正在進行。
“秋冬季節,茶樹根系對養分需求異常旺盛,要抓住冬季這個關鍵時期,重施基肥保證茶樹來年實現高産優質。深翻有利於疏鬆土壤,促進茶樹根系的生長髮育,深度15釐米至20釐米為宜。”茶園裏,結合茶樹生長情況,省級科技特派員、黔南州農業農村局茶産業中心技術幹部徐興國正在為茶農們講解管護的技術要領、注意事項等,期望來年春茶高産量、高品質。
今年以來,徐興國已累計開展科技服務75天,服務茶企(合作社)25家,引進新品種1項,推廣新技術1項,培養技術能手8人。此外,還通過開展茶樹病蟲害防治、夏秋茶園開發利用、新品種引進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等技術指導,幫助茶企(合作社)增加收入。
為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助農增收,貴州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廣大科技人員充分發揮有技術、有成果、懂政策的優勢,在促進農村基層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下正值羊肚菌種植管護的關鍵時期,省級科技特派員龍漢武的團隊不僅到黔西市花溪鄉瓦房村羊肚菌種植基地現場指導,每天還要通過電話和視頻的方式了解和查看羊肚菌生長情況。
“這幾天要注意保持溫度,觀察菌絲發育情況。”瓦房村村主任高勇一邊拿著手機接著視頻,一邊按電話裏龍漢武的指示操作。
在黔西,像龍漢武一樣由省市選派的科技特派員還有47名,分為食用菌、生態畜牧業漁業、蔬菜、經果類、高粱馬鈴薯、茶藥類、農業機械類7個産業指導組,分別與30個鄉鎮街道建立幫扶關係,精準服務黔西市農業産業發展。
如今,“有問題就找科技特派員”已經成了黔西市種植戶的共識。
破百家農技疑惑,解千家增産難題。2022年,全省2035名科技特派員累計引進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5萬個(項),建成新品種(新技術)集成示範基地2906個,聯結服務企業(合作社)3702個,培養幫帶本土人才1.2萬人,組織開展技術培訓23.9萬人次。
在山裏奔波,在田野耕作。科技特派員們以農民期盼的技術作為科研方向,讓晦澀難懂的科技術語“聽得懂、傳得開、立得住”,成為幫助農戶發展産業、增收致富的護航隊。
十年“磨”一樹,枇杷變金果。臺江縣枇杷産業的興旺,離不開被群眾稱為“枇杷保姆”的臺江縣科技特派員吳格娥。十年如一日,吳格娥為臺江“革一枇杷”進行高産栽培技術研究和技術推廣,讓“革一枇杷”從原來的隔年結果到現在的年年豐産,助推革一鎮成為臺江縣枇杷種植核心區域。
國家科技特派團赫章團團長宋德榮組建絨毛用羊産業組,聯合貴州新烏蒙生態牧業公司開展絨毛用羊優良品種選育攻關,選育出“貴乾半細毛羊”新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實現貴州省畜禽品種國家審定“零的突破”。
如今,“貴乾半細毛羊”已有近20萬隻,擁有3個核心種羊場,近萬戶養殖戶“吆著羊兒”奔小康。
為培育一批留得下、帶不走的産業人才,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科技特派員們還對當地農技人員、養殖技術骨幹和農民進行培訓,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和産業發展後勁,讓老百姓掌握脫貧致富的“看家本領”,用知識“武裝頭腦”。
“只要按照科技特派員傳授的技術方法進行管護,家裏60多畝蜂糖李今年肯定能賣個好價錢。”鎮寧自治縣沙子鄉沙龍村村民羅漢,聽完蜂糖李高産優質剪枝技術教學示範後信心滿滿地説。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省科技特派員們將繼續紮根田間地頭,帶領農民增收致富,賦能鄉村振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