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二月,陽光是稚嫩的,而在烏蒙山脈的雲霧中,北盤江畔的茶山上,新一年的翠芽已競相萌動。這裡既有中國早春茶枝頭吐綠的欣喜,又有萬畝茶山父老鄉親的希望。”貴州省六盤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水城區委書記陳石説。
2月9日,第十一屆貴州茶業經濟年會在貴陽市召開。會上,陳石從水城茶葉種植歷史、鄉村振興、茶産業與康養、茶産業富民,四個方面介紹了水城春茶産業的發展構想。
“大自然恩賜了我們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生態系統,孕育了滋味醇厚、回甘生津的古樹茶。”陳石介紹,貴州,是茶樹之源、茶文化之源、茶業之源;水城,是山的“世界”、海的“故居”。作為茶馬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城一直是西南的重要産茶區,雍正元年,水城的木茶已成為貢茶。至今,水城完整保存古樹茶3萬餘株。
水城春茶園 供圖 水城區委宣傳部
水城立體氣候明顯,雨熱同季,早春回暖快,每年開園時間大約在元旦節前後。古詩中描寫的“待到春風二三月,石壚敲火試新茶。”的情景,在“冬末初春”的水城即可呈現。貴州水城春作為中國早春茶的代表,比其他地方的茶葉早採20天左右。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我們將積極發揮‘早’的優勢,按照精而強、精而美、精而特的思路,運用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在茶産業發展過程中追求綠色生態、注重精深加工、突出品牌引領、壯大集體經濟,用‘水城春’彰顯産業振興的主動。”陳石説。
水城春茶園 供圖 水城區委宣傳部
水城是繼陜西紫陽、湖北恩施之後,發現的第三條富硒地帶。根吸石中泉、葉富土中硒的“水城春”,是建設“中國涼都·康養水城”的重要支撐和信心所在。近年來,水城區深度挖掘“水城春”的療養功能,把茶産業發展同康養相結合,全方位、多層次釋放康養價值。
同時,水城區加快充實茶葉種質資源庫,在現有烏牛早、黃金芽等品種的基礎上,不斷培育本地品種、引進其他適生品種,從源頭壯大春茶“家族”、豐富康養功能。
一杯清茶、一種態度,一份情懷、一份擔當。水城區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搶抓貴州省做大做強早春茶的政策機遇,在戰略上把茶葉當成百姓富、生態美的好産業來培育,在戰術上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依託山地資源、謀求以茶富民、注重統分結合,把産業發展的效益更多留給茶農。
水城春茶園 供圖 水城區委宣傳部
目前,水城區茶葉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惠及茶農4萬多人,今年茶葉産量預計200噸左右,産值2億元以上,綠水青山真正成為了金山銀山。
陳石表示,“我們誠邀各位到‘中國涼都·康養水城’做客,暢遊雲霧中的水城,品嘗舌尖上的春天。”(水城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