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抓重大項目建設形成發展新動能
來源:貴州日報  |  2023-03-21 09:20:33

  原標題:走一線 看實情 謀實招——貴州大抓重大項目建設形成發展新動能

  深入實際、深入基層。3月20日,2023年全省項目觀摩暨“四新”“四化”重大項目建設大會已經拉開大幕,觀摩代表們將在兩天的時間裏實地觀摩貴陽市、貴安新區和黔南州的13個“四新”“四化”項目。

  腳板走一線,項目實地看。本次觀摩的13個在建和去年以來建成投産的項目,涉及新能源電池及材料、大數據、裝備製造、現代化工、農業等領域。代表們風塵僕僕也興致勃勃,帶著思考與感悟,一路看得實、問得細、想得深。

  雲數據、動力電池、磷酸鐵鋰……一個個已建成投産的項目從“施工圖”變為“實景圖”,將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串聯成畫,用澎湃的活力折射出高品質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強勁動力。

  産業項目給力

  怎麼向科技要産能?

  在貴陽貴安,弗迪年産10億瓦時動力電池生産線建設項目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弗迪電池10億瓦時動力電池項目,專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電池,我們自主研發生産的刀片電池助力比亞迪在貴州做了兩件事。”項目負責人説起技術創新和市場前景,自信滿滿。

  弗迪動力電池項目是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電池的生産基地之一。“刀片電池”全稱為刀片型磷酸鐵鋰電池,是比亞迪研發多年的“超級磷酸鐵鋰電池”,厚度僅為13.5毫米,能夠像“刀片”一樣插入到電池包裏面,相比傳統造型的電芯有效增加了空間利用率。

  刀片電池還有許多符合市場需要的優勢。安全,是刀片電池的最大優勢。此外,刀片電池在電池包強度、續航能力、使用壽命、充放電功率、低溫性能等方面的優勢,也為新能源車企和消費者選擇動力電池提供了重要參照。

  “新能源”是項目負責人看好的“風口”。在他看來,刀片電池助力比亞迪在貴州做了兩件和發展有關的事:一是用新能源車助力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二是助力用軌道交通緩解了城市擁堵。

  現代化氣息濃厚、生産車間整潔有序、智慧製造水準高……是走進該生産線給代表們帶來的第一印象。而如何看準“風口”?留住“風口”?做強“風口”?也成為代表們思考的問題。

  該項目是貴州搶抓新能源汽車“風口”引進的重大投資項目。項目于2022年4月28日簽約,到2022年12月,規劃的4條生産線已全部建成進入試生産階段,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産”。2023年,項目預計實現産值30億元。截至目前,共有員工3100余人,其中90%員工從本地招聘。

  品質效益齊升

  “冷數據”怎麼變成“熱數據”?

  在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雲上屯)項目現場,一眼望去,環境清凈優美是項目帶來的第一印象,細看下來,産業發展也是熱火朝天。

  看規模。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總建築面積約48萬平方米,共51棟單體建築的建設及相應配套設施,可容納100萬台伺服器的數據中心,是華為全球最大雲數據中心,也是華為雲業務的重要承載節點。

  拼實力。該項目主要承載華為公有雲業務,面向全國政企、互聯網、金融、製造等領域客戶提供算力服務並開展應用,有效促進數字化轉型生態建設。該數據中心不僅具備西部算力樞紐功能,也是承接東部發達城市數據後臺加工的業務數據中心節點,有力支撐貴州參與“東數西算”工程建設。

  講發展。針對貴州,華為雲還基於自主可控構建起全省一朵雲,快速賦能各市州智慧城市建設。未來,華為雲將以鯤鵬、昇騰等為主線,搶抓大信創先機,打造數字貴州新千億産業集群。

  數字經濟産業在貴州創造的“傳奇故事”持續書寫。

  發展動力強勁

  貴州全力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集中精力大抓産業,著力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本次觀摩的13個“四新”“四化”項目各有特點,動力十足。

  走進黔南州福泉市,在雙龍工業園區,盛屯能源金屬化學(貴州)有限公司建設的鋰電材料項目一期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在6月便可建成投産,新增産值80億元左右。二期項目預計今年4月開工建設,明年6月建成投産。

  該項目總投資61.9億元,用地1200余畝。項目一期建設年産15萬噸電池級硫酸鎳、2萬金屬噸高冰鎳及金、銀、鉑、鈀綜合回收生産線。二期建設30萬噸電池級磷酸鐵、15萬噸電池級硫酸鎳、1萬金屬噸電池級鈷産品新能源材料項目。

  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盛屯集團的帶動下,還以商招商引進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盛屯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擬在福泉投資28億元建設年産10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

  走進貴陽市修文縣,一片高標準農田在建基地讓眼前十分開闊。這是修文縣面積最大的“旱改水”建設項目,面積836畝,通過對原有旱地進行土地平整、水池修建、灌溉管網安裝、田間道路建設等改造,實現小變大、彎變直、坡變梯、土變田。

  該項目是修文縣整治面積最大、施工難度最高、涉及群眾最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項目已完成85%的工程量,正在開展收尾工作。建成後將實施‘稻菜’輪作,統籌良種良機良法,最終實現一年雙季、增産增效的目標。”相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新增的“旱改水”農田,預計每畝糧食增産50至100公斤。項目完工後,預計可促進當地村民增收500萬元以上,可增加村集體經濟150萬元以上。

  只爭朝夕抓落實,凝心聚力促發展。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觀摩還在繼續。(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淑宜)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