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4-03 13:30:56

  高鐵風馳電掣,大地萬橋飛架。後發趕超、換道超車的貴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加穩健的步伐。立足新發展階段,貴州省應急管理廳著力建體系、強基礎、固根本、補短板,不斷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

  激活基層神經末梢

  17.6萬平方公里,沒有平原支撐,用“千溝萬壑”來形容也不為過——貴州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要求應急指揮調度和處置必須更快、更準、更穩。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是從源頭上防範化解安全風險的迫切要求,提升基層基礎、防範風險、共建共治能力至關重要、十分必要。”貴州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周樂職説,要破解基層應急管理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工作保障等問題,因地制宜、創新突破,推動形成職責明晰、指揮高效、運轉順暢的基層應急管理體系。

  2022年,貴州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大力推進鄉鎮(街道)“一辦一隊一庫”(應急管理辦公室、應急救援隊、應急物資儲備庫)和村(社區)“一站一隊一室”(應急管理服務站、應急救援隊、應急物資儲備室)建設。目前,貴州省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已全部完成建設。

  遵義市桐梓縣,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常常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一辦一隊一庫”和“一站一隊一室”的組建,讓風險隱患能更早被發現,讓事故災害能更早得到處置。

  “我們在‘一辦一隊一庫’和‘一站一隊一室’基礎上,推進楚米等4個中心鄉鎮分別組建綜合應急救援隊,配備消防車輛和救援裝備。”桐梓縣應急救援中心主任謝德棋介紹,目前,桐梓縣楚米鎮綜合應急救援隊已基本建成。

  黔東南州黎平縣以傳統村落為主,房屋多為木質結構,極易發生火災。為此,黎平縣建立23支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實現所有鄉鎮(街道)都有隊伍覆蓋,在侗寨景區設立應急救援站,配備9名專職消防員以及3輛消防車、1輛四輪山地消防摩托車、1輛皮卡車。

  “基層有了人員、建了機構,激活了應急管理神經末梢,我們的工作有了抓手。”貴州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方琪介紹,經過多年發展,貴州鄉鎮(園區)乃至村組應急管理工作機制正在完善、隊伍逐漸完備、先期救援更加及時。

  強化教育培訓提能力

  在貴州,鄉鎮(街道)、村(社區)組建的應急救援隊主要由鎮村幹部、退役軍人、村民等組成。如何解決好他們專業救援知識不足、應急救援和處置能力不強等突出問題?貴州牢牢抓住“人”這個關鍵,不斷探索強化教育培訓的路子。

  在桐梓縣楚米鎮綜合應急救援隊營地操場上,綜合應急救援隊隊員開展著日常的列隊訓練。

  “專職應急救援隊參照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具體由縣消防救援大隊進行業務指導、專業訓練和調度管理,縣應急管理局指導所在鄉鎮組織開展應急預案培訓演練和隊伍拉練。”桐梓縣應急救援中心主任謝德棋介紹。 

  “能力提升了,應急物資也必須準備好、轉運快。”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鎮南鎮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闞龍波介紹,務川自治縣鎮南鎮有工業園區,消防工作任務重。為此,鎮南鎮成立專職消防隊,並在不斷加強隊伍業務培訓的同時,升級改造應急物資儲備庫。“我們將原有30平方米的物資儲備庫擴大到200余平方米,並在專職消防隊駐地配套建設140平方米的物資儲備庫。現在,我們共儲備了包括防疫物資在內的應急救援物資24類3萬餘件。”闞龍波説。

  “土洋”結合解難題

  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決定了貴州應急管理工作要與各種事故災害作鬥爭。方琪介紹,貴州省應急管理廳自組建以來,牢固樹立信息化理念,按照“一雲一網一平臺”總體架構,推進自然災害風險預警系統建設,依託大數據發展成果,全方位實時掌握雨情、水情、庫情、森林火情、地質災害、旱情等預警信息。

  作為“中樞大腦”,貴州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現已橫向接入水利、自然資源、氣象、地震、交通、林業等部門的1.9萬個實時監測站點、3.5萬多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點的數據;縱向打通9個市(州)、88個縣(市、區)97個節點,實現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用、省市縣三級貫通,確保一旦發生重特大事故災害,為風險研判、決策部署提供支撐等服務。

  事實上,貴州應急管理工作不僅有大數據保駕護航,還有實用管用的“土辦法”。

  “有些時候‘土辦法’更管用,在應對災害時,挨家挨戶敲門、敲鑼喊話、應急喇叭通知等都是我們常用的方法。”張元祥説。

  在2021年7月5日鎮南鎮同心村大坪組山洪災害發生前,山洪災害點監測員黃本週也是通過敲鑼喊話的方式,及時提醒受威脅的14戶70名村民全部轉移,避免人員傷亡。

  下一步,貴州省應急管理廳將繼續在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上下功夫,努力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積極性,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從“獨角戲”向“大合唱”轉變。(文  羅雄鷹  張曉鳴)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