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  |  2023-06-01 13:36:51

  2023年,在一場廣受關注的晚會上,一群十二三歲的孩子在舞臺上用純真的嗓音、瀟灑的身姿和熟練的彈奏征服了許許多多的觀眾。

  這群孩子的家鄉在貴州省的大山深處,那裏長期以來交通閉塞、經濟相對落後,有些孩子還是留守兒童。這樣的成長環境與孩子們在舞臺上所展現出來的自信、樂觀、時尚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很多人不禁要問:大山深處的搖滾到底是怎樣煉成的?不久前,記者去了一趟貴州六盤水,一起來看看他們在那裏都有什麼發現。

海嘎小學搖滾樂隊的“前世今生”

  汽車在盤山路上行駛,緊閉的車窗把細雨和濕冷擋在了外面。山越爬越高,霧漸漸濃了起來,幾公里以外的韭菜坪——這座貴州省海拔最高的山峰,已經徹底隱沒在雲霧中。

  在記者面前的是幾棟兩層的小樓,和操場一起,被瀰漫的雲霧所籠罩。這裡就是被稱作“雲上學校”的六盤水市大灣鎮海嘎小學。在這個偏遠的山村小學,孩子們到底是怎樣跟搖滾樂展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呢?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雲霧籠罩下的海嘎小學

  “我叫董存心,今年13歲了,我讀六年級,參加樂隊才一年多。”

  董存心是海嘎小學“海嘎少年樂隊”裏的貝斯手,她正和同伴們一起,在學校排練廳的舞臺上練習。雖然加入樂隊的時間不長,但她學習貝斯已經有三年多。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董存心(左二)和夥伴們在排練

  “以前我一直想參加樂隊,但是老師選的都是大孩子。我就一直練習基本功。看上一屆的陳鑫垚他們彈覺得很酷,就堅持學到了現在。”

  熊唐雨蝶是一個調皮、愛笑的小姑娘。她從二年級開始學吉他,如今六年級,是樂隊的小組長。

  熊唐雨蝶告訴記者:“有時候音找不準,找不到的時候會覺得非常煩,我就一下子把琴放在地上,自己出去玩了。等到顧老師來的時候又趕緊跑進去抱起琴練。”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吉他手熊唐雨蝶,她也是樂隊的小組長

  和這幾個孩子一樣,海嘎小學的孩子們看到陌生人並不拘謹,看起來快樂、自信。但在2016年之前,這裡的情況卻大為不同。那一年,學校裏來了一名新老師。

  顧亞:“我叫顧亞,今年36歲,是一名鄉村教師,現在主要在學校教農村孩子們音樂,然後利用課餘的時間去帶他們組建樂隊、玩樂隊。“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顧亞在指導孩子們練習架子鼓

  記者:“當初您第一眼見到這些學生的時候,他們給您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印象?”

  顧亞:“第一眼見到這些孩子,我覺得很震撼,讓我一下子看到二十幾年前的我自己,那個時候生活比較艱苦,整個環境感覺是很糟糕的狀態。孩子們都低著頭,邋邋遢遢的,衣服臟臟的,手臟臟的,臉黑黑的,幹什麼都是低著頭。因為我是學音樂的,寢室放了把吉他,課餘的時候就彈彈吉他,就有很多小朋友透過窗戶偷看,特別好奇。我就嘗試去教他們彈吉他。”

  海嘎小學的老教學樓如今已被改造成了教師宿舍和學生活動室。好幾間活動室裏擺放著架子鼓,吉他,手鼓,尤克裏裏等樂器,這裡是孩子們上音樂課和課後練習的地方。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活動室裏擺放著各種樂器

  這座灰白色的建築已經有些年頭,它見證了海嘎小學曾經的落魄:2016年的時候,海嘎小學全校只有十幾名學生,十幾張課桌和板凳,隨時都可能被關閉。但學生人數少和條件艱苦,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海嘎小學的老教學樓如今已被改造成了教師宿舍和學生活動室

  “當時就是看到這裡的孩子不那麼自信,看到老師都會跑,我就在想如果帶著孩子們學樂器的話,開始的時候是面對老師、面對同學,然後慢慢地膽子大了之後,面對很多人他就不怕了。”

  説話的人是海嘎小學的校長鄭龍,來得比顧亞還早一些。他注意到,由於海嘎村位置偏僻、交通閉塞,孩子們很少跟大山以外的世界接觸,一個個自卑、內向。也許,音樂能給他們帶來一些改變。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海嘎小學校長鄭龍

  鄭龍:“當時沒有樂器,就是顧老師帶來的一把吉他,我們就去下面的學校借樂器,一個學校借鼓,一個學校借貝斯。”

  記者:“通過唱歌,或者是只學一門樂器可能簡單一點,但是組建樂隊這樣的方式感覺特別困難。你們當時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一種方式呢?”

  鄭龍:“其實這也是再難也要走下去那種感覺,因為當時同學們是分開練的,練吉他的在一邊,練貝斯的在一邊。吉他倒是好聽,可以自彈自唱,但是貝斯就不行了,比較枯燥,就想把各種樂器組在一起會很好聽,然後一組,慢慢地感覺其實也沒那麼困難。”

  顧亞從教孩子們認識樂器的各個部位開始,一個人又教吉他、貝斯,又教架子鼓。孩子們一二年級學尤克裏裏,三四年級學吉他、貝斯和架子鼓,五六年級裏拔尖的組成樂隊。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顧亞在給孩子們上課

  海嘎村海拔高、常年氣溫偏低,特別是冬天的日子寒冷又漫長,經常大雪紛飛。但是在沒有取暖設施的教室裏,孩子們興奮地撥弄著從未見過的樂器,感受著不同音符組合在一起的奇妙。

  去年剛從海嘎小學畢業、曾經先後擔任過兩支樂隊主唱的熊會對那段經歷記憶猶新。

  熊會説:“平常如果在學校的話,也是很冷,手拿著撥片都是抖的,雖然被凍得很抖,我們還是堅持彈,把手合起來吹一下、搓一下,就變得熱乎,就繼續彈。”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海嘎少年”樂隊主唱熊會

  在擔任音樂老師之前,顧亞自己組過樂隊,是一個經常活躍在各地音樂節和演出現場的搖滾青年。在組樂隊一年多後,一個偶然的機會,顧亞帶孩子們去六盤水市參加了一次現場演出。

  顧亞回憶道:“那是2018年的冬天,當時我還自己玩樂隊,做一個專場演出,我就帶她們去做嘉賓演出。平時我叫她們去排練,她們就非常呆板。我們在舞臺上表演,不光是聽覺上,視覺上也要給觀眾一些感受,所以在舞臺上要有默契地去交流,有肢體的一些互動。她們不願意這樣做。當時因為快到演出了我就非常著急,我就很生氣,我説你們慢慢排,我不管了,到時候演成啥樣算啥樣!到她們演出的時候我都不敢看。直到我聽到大家都跟著唱: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全場都跟著唱!我又把頭扭過來。哇!我的天!我就發現這幾個女孩子在舞臺上非常地自如。”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海嘎小學墻壁上的藝術塗鴉

  顧亞的感慨,鄭龍最清楚。第一支樂隊組建的時間最早,也是最難的。當時各方麵條件很艱苦,連樂器都是東拼西湊才湊齊,幾個孩子的性格又特別內向。但也正是這次經歷,讓鄭龍和顧亞看到了孩子們的潛力。從此,他倆一有機會就帶孩子們出去,帶她們坐汽車、坐高鐵、看看城裏的高樓和熱鬧的街道,感受一下大山以外世界的魅力。

  鄭龍告訴記者:“回來的時候孩子們會變個樣,不像以前那麼怕老師,他會和你聊天,就和老師像一家人一樣。會偶爾和你開開玩笑,然後也不像原來一樣一問作業會怕,回來之後就很想學習。因為回來我們有時候就引導他們:下次你想去嗎?想去就學習呀,把學習搞上來,搞上來就帶你去。”

  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師生關係。在舞臺上,孩子們慢慢地克服了靦腆和膽小,變得勇敢自信起來。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董存心和顧亞聊天

  董存心:“才開始學的時候不敢表達,我們組樂隊的時候在那邊排練,有許多人看,可是我們很害羞,不敢舞動。後來就開始慢慢地放開自我了。感覺很輕鬆。”

  熊會:“第一次上臺的時候我很緊張,不敢唱,然後聲音都是抖的,看到觀眾也就非常地害怕。”

  記者:“你覺得那次的表現怎麼樣?”

  熊會:“非常地不好。”

  記者:“後來怎麼慢慢地就能把自己放開了?”

  熊會:“慢慢地和同學們相處得越來越好,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怕了,把下面的人就看做什麼都沒有,自己放開唱,自信起來,也覺得自己非常地酷。”

  樂隊會彈奏的歌曲越來越多,孩子們在舞臺上也越來越自如和鬆弛。不過,對於顧亞的做法,一開始的時候有些人不理解。

  顧亞説:“我聽到的聲音就是:你這些孩子,唱唱你們的民歌,或者是跳跳你們的彝族舞啥的就行了,你搞這些沒用的東西,亂七八糟的東西搞它有啥用?你能和城裏面那些孩子比嗎?就是最後這句話是非常刺痛我。我覺得這種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世界,真的是太無趣了。從那以後每天我們都堅持,我都會陪著他們每天堅持練,每天堅持排。我告訴他們,總有一天你們站在高高的、華麗的舞臺上,讓全世界都認識你們,知道我們農村的孩子也是非常棒的。”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顧亞的宿舍

  顧亞自己就是從農村出來的,那些聽起來有些刺耳的話讓他生氣,但也堅定了他的決心。不過,山裏的孩子要想組樂隊、玩搖滾,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山

  從海嘎小學出來,翻過對面的一座山崗,我們來到了董存心的家。樓上是臥室,樓下的兩間房既是廚房、餐廳,也是大人們會客、孩子們寫作業的地方。房間裏只有簡單的傢具,灶臺上蒸著的玉米飯冒著熱氣,但驅散不了室內的濕冷。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董存心在切菜準備做飯

  記者:“你平時都要做一些什麼家務活?”

  董存心:“做飯,有時候去種土豆,然後掃地。”

  記者:“你爸爸和媽媽是在外面打工是嗎?”

  董存心:“是的。”

  記者:“多久會回來一次?”

  董存心:“我爸爸過年才回來,我媽媽6月份就回來了。”

  記者:“你現在切的是什麼菜?”

  董存心:“這是小白菜。”

  記者:“一會兒準備炒嗎?”

  董存心:“炒也可以,煮湯也可以。”

  記者:“你有什麼拿手菜嗎?”

  董存心:“有。番茄炒雞蛋,炒土豆,炒肉那些。”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從董存心的家向外望

  從董存心的家向外望去,重重的大山看不到邊際。在通往山下的柏油路幾年前修好前,村民們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才能下山。村裏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春節才回來一趟。平常,孩子們只能偶爾跟爸爸媽媽通個視頻電話。多數女孩子還承擔著做家務、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鄭龍是本地人,最熟悉這裡的情況。

  鄭龍:“她們每天回去之後,洗碗抹桌子這類事都是必須的。星期六、星期天的時候,如果家裏面有農活的話,她們要跟著去幹農活,家裏面帶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

  記者:“我們中午看到,有一些孩子在排練室裏面練得非常認真,您覺得這是什麼原因?”

  鄭龍:“可能就是一種興趣愛好吧。城裏面孩子的選擇多,我們這邊的孩子就只能説是選擇這一塊的東西。城裏的孩子可以選擇美術、舞蹈,我們這裡沒得選啊!”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顧亞在給孩子們上課

  孩子們家裏沒有自己的樂器,只能偶爾用長輩的手機聽會兒歌。但不論是在家還是在農田裏,音樂逐漸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山崗另一側的熊會家,熊會給我們唱起她最喜歡的英文歌曲。在家裏並不富裕、缺少爸爸媽媽呵護的村子裏,音樂是孩子們最忠實的陪伴。

  記者:“你覺得音樂帶給了你一些什麼東西?”

  熊會:“帶給我寬大的眼界吧。因為小時候常在村子裏面,也沒有什麼嚮往的東西,但是顧老師有一次帶我們出去,就感覺外面的世界好繁華,非常地嚮往,感覺自己也要去那樣的城市裏住,帶上爸爸媽媽外公他們。”

  記者:“你理解的搖滾跟其它的歌有什麼不一樣?”

  熊會:“我覺得搖滾它是一種熱情奔放的歌,會在舞臺上表達自己,放開自己,把自己所追求的夢放出去。”

  海嘎小學樂隊的故事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們陸續被多家媒體報道,並被邀請到許多地方參加活動。2020年夏天,他們還和內地搖滾樂隊——“新褲子樂隊”在校園裏舉行了一場演唱會,100多萬人以視頻直播的方式觀看。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海噶小學樂隊與“新褲子樂隊”的演唱會

  孩子們獲得了一次又一次走出大山的機會,華麗的舞臺讓他們欣喜和激動,不少孩子都萌發了音樂夢想。然而,顧亞卻在這個時候給他們潑起了冷水。

  顧亞説:“音樂不會成為他們的職業規劃,或者是成為他們將來的唯一齣路或者目標。我也時常就很直白地告訴學生們,就説我不建議你們將來去從事音樂專業,你要去堅持學吉他,堅持彈貝斯啥的,我不建議。”

  當海嘎小學的第一支樂隊學會彈奏第一首歌時,顧亞興奮地睡不著覺,恨不得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可是當孩子們登上舞臺的機會越來越多的時候,他為什麼又不鼓勵孩子們把音樂作為主要目標了呢?

現實

  “我叫黃玉梅,我今年17歲了,我是第二支“未知少年樂隊”裏的鼓手。”

  到目前為止,海嘎小學已經先後組建了五支樂隊,參加過樂隊的許多孩子已經畢業,其中就包括正在大灣鎮中學讀初三的黃玉梅。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黃玉梅

  記者:“你覺得鼓手在一個搖滾樂隊裏面發揮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黃玉梅:“一個有靈魂的節奏的作用。”

  記者:“你看過你在舞臺上表演的視頻嗎?”

  黃玉梅:“看過。”

  記者:“會來回來去地看嗎?”

  黃玉梅:“會的,看視頻的時候內心會非常充實,非常有成就感。”

  黃玉梅那屆孩子畢業時,六盤水市十中伸出“橄欖枝”,願意招收樂隊的孩子們,並且給她們提供繼續學習音樂的機會。但在家人的反對下,黃玉梅放棄了。

  記者:“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演出是哪一次?”

  黃玉梅:“六年級的那次畢業演唱會。跟“新褲子樂隊”一起的演唱會。”

  記者:“那是你最後一次演出?”

  黃玉梅:“對。”

  記者:“在你最後一次演出時,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黃玉梅:“又開心又難過。開心是因為可以認識“新褲子樂隊”,難過是因為那是我最後一次演出了。”

  記者:“你當時就想好了自己不再繼續了嗎?”

  黃玉梅:“沒有啊,但是沒辦法!因為要上初中了沒有時間。我爸説,那個東西可能耽誤學習,讓我好好學習。”

  記者:“回過頭看,參加樂隊的這段經歷帶給了你一些什麼東西?”

  黃玉梅:“最大的經歷就是成長。從一個非常靦腆的小姑娘變成現在大大方方的、勇敢的一個學生吧。”

  擺在孩子們面前的,是他們的家庭出於現實的考慮。音樂的夢想對於農村孩子來説,太過遙遠。顧亞知道,音樂也許能為山裏的孩子們打開一扇窗,觀察更為廣闊的世界,卻不足以改變他們的現狀。他經常對孩子們説,要想真正走出大山,只能靠刻苦學習。

  “説實話,對農村孩子來説,本來藝術類專業的費用就非常昂貴,即使你能讀,你有條件,你還得有天賦吧?音樂藝術是很講究天賦的。你有天賦你大學畢業出來,你得有機遇是吧?不是説每個音樂人都能夠去通過他的自身才華過上他想要的生活。我們後來就是引導學生:我們演出不是唯一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演出能夠走出去,溜一圈,看一看世界,去見識我們沒見過的東西,就像去動物園一樣,去看我們沒見過的動物。”

  事實上,和黃玉梅的情況相似,許多參加過樂隊的孩子畢業後,再也沒有機會登上舞臺,甚至拿起過吉他,即便有機會繼續學習樂器,大多數人也沒有把音樂作為主要目標。但有一個孩子是例外。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海嘎小學“未知少年樂隊”升入六盤水十中後重組的樂隊

  “我想當一名音樂老師,想像顧老師一樣在農村裏面教那些孩子,讓他們也去感受一下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激情。”

  今年14歲的熊婷曾經是海嘎小學“未知少年樂隊”裏的吉他手。幾年前,內地搖滾樂隊——“痛仰樂隊”到海嘎村和她們做活動,那次相遇讓熊婷對電吉他著了迷。升入六盤水市第十中學後,除了音樂專業課,她每天還主動加練一個多小時的吉他基本功。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熊婷在練習吉他

  熊婷:“我想去奧地利上維也納音樂學院。初二的地理上冊在97頁還是第幾頁,有一張維也納的照片,然後我特地去查了一下,維也納有一所音樂學院,我就特別地想去。”

  記者:“但是你知不知道藝考這條路是很難的?”

  熊婷:“我知道。但是只要我喜歡、我去做,哪怕花費很大,哪怕最後沒考上,但是我已經努力過了,嘗試過了,我不覺得遺憾。”

  孩子們都會長大,擁有獨立的意志,但不管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這批組過樂隊、看過大海、登上過大舞臺的海嘎少年,已經不再是當年那群自卑內向的孩子。他們可能已經意識到,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生存,還有夢想、榮耀和美麗。

改變

  在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網絡春節聯歡晚會上,“海嘎少年樂隊”表演的歌曲名字叫《倔強》。上億人觀看了他們的演出,成千上萬的觀眾在螢幕下方留言、點讚。

  孩子們自己也很喜歡這首歌,他們説,好像從歌詞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熊會也參加了那天的表演,她告訴我,這首歌裏她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海嘎少年樂隊”在網絡春晚上的表演

  “因為一開始沒有音樂的時候,我覺得村裏的孩子反正遠比城市裏的孩子要低得很多,再努力也是白費的。但是後來覺得,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不是一直停留在這個位置。”

  顧亞曾經説,農村的孩子並不比別人差,缺少的只是資源和證明自己的機會。他不經意間撥響的吉他,為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孩子們通過刻苦的排練,為自己打開了世界。他們長期的堅守、自強不息的韌勁,正是搖滾在大山裏煉成的最大奧秘。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顧亞和海嘎小學的孩子們在一起

  顧亞説:“很多人問我,搖滾精神到底是什麼,或者是叛逆或者是發泄?我覺得在孩子身上我看到的這種搖滾精神,我覺得就是一種頑強、不服輸,堅持不懈。”

  回到海嘎小學,顧亞正在給三年級的孩子們上課。從今年開始,他們就要分成吉他和架子鼓兩個組上課。而在高年級,小組長熊唐雨蝶經常要監督和輔導其他孩子在課下的練習。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顧亞給孩子們上課

  這幾年,海嘎小學變了不少:它有了一座新的教學樓,並且從一所只有10幾名學生、瀕臨關停的小學,變成了一所有100多個學生的完全小學。媒體的關注和陌生人的好意,讓孩子們有了更多樂器、圖書和學習用具。

  但如果用一個更開闊的目光看去,海嘎小學又沒怎麼變:鄭龍和顧亞還是每天都有課,只有週末才能回家的鄉村教師,孩子們還有做不完的家務和農活,山裏的大多數時候,也都總是雲霧繚繞。

  不過,音樂在孩子們中間所激發的力量,似乎早已由內而生。就在樂隊排練的時候,一群低年級的孩子圍在門口,癡癡地望著舞臺,眼神裏滿是憧憬。(記者 李琳 李鵬 魏鬱)

貴州:大山裏的搖滾少年

低年級的孩子望著舞臺,眼神中滿是憧憬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