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近,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高釀鎮三寨村村民龍玉梅家的院子裏,擺滿了幾盆粽粑葉和用木灰浸泡的糯米,架子上挂滿了剛剛出鍋正在冷卻的粽子。幾個侗家婦女和龍玉梅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談笑,粽子和粑葉的清香瀰漫著整個院落。
村民在洗粑葉
“快端午了,需要粽子的人比平時多兩三倍,我們一天包粽子200斤左右。”龍玉梅告介紹,她從事農特産品加工已有14年了,自己家種的糯米不夠做粽子,現在還買村民家的糯米來製作。
三寨村田野肥沃,氣候溫涼,稻米香糯,稻草是綁粽子的上好原料。山上植被茂密,泉水甘冽,盛産粑葉,甜藤。甘泉兌木灰浸泡稻米,煮出來的粽子格外清香,深受省內外遊客喜歡。
村民在一起包粽子
近年來,三寨村充分利用壩區、林下資源優勢,根據天柱縣的惠民政策,採取“黨支部+黨員+庭院經濟”“致富能人+加工作坊+土産”“合作社+村民+土産加工”等模式,開展土産加工培訓,借用電商、網絡銷售、媒體推介等力量,幫助村民加工農特産穩定增收。
龍玉梅正在挂粽子
龍玉梅介紹,為了長期解決當地村民就業,她開辦了加工作坊,糍粑、甜藤粑、粽子、包谷粑、臘肉、香腸等特色食品她都在帶著大家一起做,一年四季不閒著。目前,該加工作坊給當地村民提供9個工作崗位,每人月增收3000元。
如今,三寨村加工米豆腐、三月粑、粽子、甜酒等農特産品的農戶有20多家,産品遠銷香港、澳門等地,是天柱縣有名的農特産加工銷售村。(文/圖 陳光昌 肖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