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綠色家園 共享美好生活 ——貴陽貴安繪就“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城市新圖景
來源:貴州日報  |  2023-06-19 09:22:10

  身處都市,卻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貴陽貴安,一個讓人沉醉的生態大公園。

  近年來,貴陽貴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厚植貴州高品質發展的生態優勢,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共建綠色家園、共享美好生活,繪就“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城市新圖景。

  厚植底色 還一城碧水清如許

  治理一條河,美了一座城。

  漫步南明河畔濱河步道,白鷺蹁躚,魚翔淺底,水草逐波擺動……沿河景觀交相輝映,倍感舒心愜意。

  昔日的南明河,生活污水溢流、自凈能力弱,生態“欠賬”問題多。

  2012年,貴陽市啟動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2016年,貴陽市啟動南明河干流及5條支流120多公里水環境綜合整治,統籌新建16座再生水廠,提標改造5座,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以南明河為代表的城市尺度分佈式下沉式再生水生態系統應用,創新廠網河湖一體化模式,按照“控源截流、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的思路,沿岸再生水廠每年可為南明河提供生態補水4.5億噸。

  一條河的巨變,見證著貴陽貴安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堅持綠色發展,打好碧水保衛戰的決心和毅力。

  南明河畔,隱藏著不少全下沉式或半下沉式再生水廠,處理後的水作為生態景觀用水回補南明河,讓貴陽人的“母親河”保持一年四季碧水長流。

  貴陽市水務局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分佈式再生水廠改變了過去“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治理模式,就近就地處理生活生産污水,使治理從“治標”向“治本”轉變,水體黑臭問題得到明顯改善,成為城市流域治理的典範。

  整治仍在繼續,長治才能長清。貴陽貴安將把南明河整治向常態化、長效化、可持續轉變,勾畫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並充分挖掘沿線歷史文脈和生態資源,利用好沿線甲秀樓、文昌閣等一批文物古跡,貴陽大劇院、築城廣場等一批文化地標,將山水和人文景觀串聯,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提升成色 築牢綠色生態屏障

  初夏,走進貴陽市阿哈水庫,大壩頂端平坦開闊,水面波翻銀浪浮光躍金。

  今年3月,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取消貴陽市阿哈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阿哈水庫功能定位被調整為“城市防洪和生態補水”。

  目前,水庫已完成加固工程主體施工,鞏固水庫壩體安全。調整功能後的阿哈水庫通過小車河,向南明河干流進行生態補水,緩解城區段枯水期生態水量不足的情況,進一步提升和鞏固南明河的水環境安全。

  水質目標不變、保護力度不減,這是阿哈水庫功能調整後的明確總要求。

  貴陽貴安將制定《貴陽市進一步加強阿哈水庫保護工作方案》,明確阿哈水庫功能調整後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職責。同時,編制阿哈水庫流域國土空間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將流域環境基礎設施同步納入規劃,把阿哈湖區域打造成貴州最美“會客廳”和“後花園”。

  水潤萬物生,林澤八方福。步入長坡嶺聽松濤絮語,盡情“森”呼吸。

  眼下,貴陽市全面掀起環城林帶建設熱潮,進一步築牢生態綠色屏障。

  長坡嶺國家森林公園生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多,生態系統多樣,是貴陽市環城林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長坡嶺國家森林公園正結合公園實際,加快實施環城林帶森林品質精準提升試點項目建設,因地制宜種植鄉土樹種,豐富樹種結構,提升公園森林景觀。

  20世紀50年代以來,貴陽已建成森林面積達218.4萬畝的環城林帶。2004年,貴陽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林城”至此成為貴陽的一張閃亮名片。

  今年,貴陽將實施“人工純林改造、森林景觀提升、退化林分修復、特色經濟林建設”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森林品質、優化樹種結構、增加城市居民遊憩空間,打造集生態文明論壇戶外體驗地、森林康養基地、林下經濟示範基地于一體的多彩森林城市。

  增添亮色 生態成果全民享

  穿城而過的南明河宛如一條碧綠絲帶,成為近年來貴陽貴安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工作和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效的縮影。

  南明河水質持續變好,讓沿岸老百姓生活得更自然、更自在、更愜意。

  只要天氣晴好,家住南明河旁在水一方花園的黃麗莉就會沿著河邊散步或跑步鍛鍊。

  “以前一到冬天,南明河就乾枯見底了,還不時能看到白色垃圾漂浮。”黃麗莉説,如今,河水變清澈了,老百姓是南明河變化最樸實的見證者。

  六廣門污水處理廠的科普展示區內,倣甲秀樓、浮玉橋打造的一處人造景觀尤為吸引人。橋下,數十隻色彩斑斕的金魚在清澈見底的水裏自由游動。

  “我們用處理後的水養魚,反映污水處理成效明顯。”貴陽中節能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玉奇介紹,污水處理廠不僅是環保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守好這個城市“綠肺”,才能讓老百姓對生活環境安心、放心。

  地下治污、地上惠民。該污水處理廠通過全埋式基坑設計,地上是惠民的體育館等綜合體,地下是污水處理廠,最大限度地集約利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山湖之城”“避暑的天堂”……一張張“綠色名片”,是貴陽貴安生態治理交出的精彩答卷,“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正成為市民生活的標配。

  今天的貴陽貴安,在努力做好“綠水青山”前半篇文章的同時,做好“金山銀山”後半篇文章,因地制宜發展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等新業態,讓綠水青山造福更多人民群眾,讓群眾因綠色而健康富裕,讓産業因綠色而興旺繁榮,讓城鄉因綠色而和諧美麗。(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金秋時 王瑤)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