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綠意盎然。夏風拂過132萬畝竹海,碧波盪漾。滿山翠竹,不僅成為赤水人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也助力長江上游構築起了一道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
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晨韻。王茂祥 攝 (貴州圖片庫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
今年6月18日是第七個“貴州生態日”。當天,省委主要領導在開展巡河巡林活動時強調,在做好“綠水青山”前半篇文章的同時要做好“金山銀山”後半篇文章,持續植綠、增綠、護綠,因地制宜發展森林康養、林下經濟、休閒旅遊等新業態,讓森林資源更好造福人民群眾。
今天的貴州,不斷提升高品質發展“含綠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堅定不移地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萬畝林海。汪瑞梁 攝
“含綠量”就是“含金量”
站在赫章縣海雀村的高處遠眺,群山蔥蘢。曾經,這裡山禿水枯,“開荒開到山尖尖,種地種到山邊邊”,1988年,森林覆蓋率不足5%。
海雀人絕處求生決戰貧困,書寫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蝶變傳奇”——歷經30多年的艱辛努力,如今該村擁有林海1.37萬畝,全村森林覆蓋率提升到77%。
“當年種下的樹木不僅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環境,還給群眾帶來了實在的經濟收益。2021年和2022年,我們村獲得的國儲林補助就達600多萬元。根據村民的入股協議,我們把錢分到各家各戶,最低的人家有一兩萬元,最多的人家有16萬元。”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均福介紹。
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村民還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食用菌、旅遊等産業,實現增收致富。此外,水電路訊全面暢通,文化廣場靚麗寬闊,房前屋後栽花種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633元。
厚植綠色底色,提升生態顏值。
新時代十年,貴州省退耕還林實施面積達1695萬畝,石漠化治理累計治理1.31萬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和實施退耕還林面積居全國第一。2022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2.81%,空氣、水環境品質保持優良,成為中國綠色最濃的地區之一,遠高於世界和全國平均水準。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今天的貴州,優良生態環境是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山地公園省”成為近悅遠來的宜居家園、旅遊樂園、鄉愁故園——
讓城市擁抱森林,讓生活更加美好。目前,貴陽市、遵義市、六盤水市、銅仁市、黔南州榮膺“國家森林城市”。
守護“地球之腎”,多彩貴州成為令人嚮往的“詩和遠方”。貴州已建成濕地公園53個,濕地美景廣受遊客喜愛,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景致。
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與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貴州省已有14個地區累計擁有16張這樣的“國家級”生態文明“金名片”。
水上安全員在荔波小七孔景區打撈河面上的垃圾。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傑 攝
“碳票”變“鈔票”
碳票是林地林木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相當於一片森林的固碳釋氧功能作為資産交易的“身份證”。
今年6月15日,畢節市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交易的林業碳票交易項目——《大方縣眾心種植專業合作社9807.6噸畢節市林業碳票出讓》順利完成,項目最終以60元/噸的單價成交91噸。
去年2月15日,貴州首張林業碳票在黔西市發行,由黔西市畢綠生態綠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獲得。據測算,這張林業碳票覆蓋3.3萬餘畝樹林,碳減排量13.573萬噸,預計可實現碳交易價值305萬元左右。
貴州省首張林業碳票。
這張林業碳票很快成功變現。3月25日,貴州銀行畢節分行通過“林業碳票質押+保證”方式,向黔西市畢綠生態綠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下游勞務承包方畢節市農投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授信500萬元貸款額度,首次放款200萬元到賬,為碳票流通融資進行了積極的實踐。
目前,貴州省通過探索“林業碳票”模式,已開發林業碳票8張,完成林業碳匯(碳票)授信5.08億元、放款1.73億元。
單株碳匯項目是貴州省的創新探索。該項目于2018年啟動,讓老百姓實現了“種樹賣空氣”。“我家自2020年被列為單株碳匯項目實施戶以來,每年收益上千元,讓我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江縣加鳩鎮黨郎村村民楊金橋説。
到今年1月底,貴州省單株碳匯項目共完成35個縣11920戶的單株碳匯開發,累計開發474萬餘株,年可售碳匯量4747萬千克,年可售涉及開發金額1424.1萬元,累計售出株數448.2萬株,購碳資金總額達1344萬餘元,戶均增收1100余元。
綠色探索,步履不停。全省首個森林碳匯管理局在赤水設立,首張森林遙感碳匯指數保險試點落地龍裏林場,首單草原保險落地關嶺,畢節市成功入選全國18個林業碳匯試點市(縣)……
今日貴州,綠水青山正成為“幸福不動産”,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不斷提升。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生態價值加速“變現”
盛夏,雷公山青山連綿,滿眼皆綠。
方祥鄉陡寨村村民楊昌明説:“山上這些樹還是和以往一樣,不過現在變得值錢了,我們看它們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方祥鄉地處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這裡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村民的山林被列入重點生態區範圍,禁止採伐。為解決生態功能區林農“造林不變現”問題,貴州于2018年啟動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工作。
“通過人工商品林贖買,每畝山林林農可獲得4800元補償,村委會可獲得200元補償。”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介紹,2021年,該保護區實施重點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試點工作面積990畝,兌現資金500萬元。2022年,實施1000畝,兌現資金505萬元。
去年,楊昌明家的44.9畝林地,通過贖買拿到了21萬元補償。有了這筆錢,他家還發展了4畝茶葉、7畝生態稻,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2年,全省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2960萬畝,林業産業總産值達到4035億元。
畢節市七星關區拱攏坪森林公園。羅大富 攝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貴州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印發《貴州省林業碳匯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力爭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4%、林業碳匯試點建設面積達到100萬畝、林業碳匯開發總規模達到500萬畝。
啟動建設貴州林下經濟産業綜合服務體系,打造林下經濟政務、市場、金融服務系統和林下經濟一張圖。
開展赤水、大方、江口、雷山、都勻5個省級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