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通途:賦能文旅融合 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貴州日報  |  2023-08-03 14:13:49

山間通途:賦能文旅融合 助推鄉村振興_fororder_中首

風景優美的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

  從烏蒙草原收費站下水盤(六盤水至盤州)高速公路,一路前行,彎彎曲曲的道路纏繞山腰。越過山岡,盤州市普古鄉舍烹村到了。

  路難走給舍烹村黨支部書記陶永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彼時的舍烹村地處盤州市和水城區交界,邊遠、貧窮,村裏的路大多由馬車軋出。“那時候村裏面誰家都沒有小汽車,就算買得起也開不進來。”回憶起曾經的出村路,陶永川無奈搖頭。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致富

  2012年,年近五旬的陶正學帶著在外打工的積蓄回到舍烹,16歲離家外出打工,開過貨車、辦過選煤廠、入股過煤礦,也經營過酒店,30多年在外打拼,他成為村裏最先富裕起來的人。“有錢了要回來與鄉親們一起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這是他離家前的承諾,此次回鄉創業正是為了踐行諾言。

  在與本村6名致富帶頭人合計後,他拿出2000萬元作為註冊資本,帶頭成立普古鄉銀湖合作社,深挖娘娘山旅遊資源、發展刺梨、藍莓、紅心獼猴桃等産業。

  為更好服務於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2013年起,盤州市交通運輸局對坪地彝族鄉雨格村至普古鄉娘娘山的道路實施改擴建工程,長度總計30.168公里,同時投資900萬元完成沿線綠化,形成了一條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風景線。這條位於烏蒙山腹地的道路將盤州市與水城區的6個鄉鎮串聯在一起,覆蓋農戶1.8萬戶6.4萬人,被當地人稱為“山變之路”。

  如今,盤山公路像一條白玉絲帶點綴在青山間,絡繹不絕的遊客從四面八方而來,一睹娘娘山的秀麗景色。

  一個村帶動一片村發展

  2013年7月,為了帶動周邊村民發展,在不變更行政區劃的前提下,交通網絡覆蓋下的舍烹、播秋、水壩、天橋等8個村黨支部和銀湖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聯合組建成為六盤水市第一個聯村黨委。

  通過黨組織領導,合作社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産業,參股數量從最初的456戶發展到如今的3105戶,實現娘娘山片區農戶全覆蓋,初步實現了村村有産業,寨寨有風光。

  此時的舍烹村在實現全域産業、全域生態、全域旅遊、全域治理上,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其他村(社區)的新路,實現了轉型升級。以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為核心,集健康養生、休閒度假、農業觀光、民族文化體驗、濕地生態旅遊于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已成型。2022年娘娘山濕地公園年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旅遊收入1.2億元,村民們也從之前的“面朝黃土,兜裏沒錢”到現在“入股分紅,生活不愁”,實現了産業興旺和生活富裕,年收入達到2萬餘元,帶動8個村、1100余戶增收。

  “現在村裏有200多臺小汽車,有的人家還不止一台車呢。”陶永川説。

  一條路帶動一方熱土

  舍烹村村民老蘇和妻子都是“山變之路”的受益人,記者採訪時,他正仔細翻烤著豆腐。“之前在煤礦工作,年紀大幹不動了,便回到家擺了個攤位,每天能有200元的收入。”老蘇説。

  “山變之路”將烏蒙大草原及普古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連在一起,作為旅遊大通道,從雲南、湖南等地前來避暑的遊客路過時,常常停下車,到沿路攤點品嘗美食,成為老蘇及其他小吃攤主的主要客源。

  同時,便捷的交通推動沿線産業迅猛發展,已種植藍莓、紅心獼猴桃、葡萄等經濟作物2萬餘畝;實現公交進寨、客運進村,並形成了1小時內到城區(盤州市)、市區(六盤水市)的快捷交通班線,大大縮短村(鎮)同城區的距離。

  一條路帶動一方熱土,實現從貧困落後到鄉村振興的轉變。如今這條“山變之路”,正在譜寫六盤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篇章。(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魯媛)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